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隆美尔,被高估了的元帅【SIS军版首发】

sober337 2008-7-3 12:46

不管怎样隆美尔是个军事奇才,他的个人魅力和军事指挥能力一样让人敬佩!

szjlxf 2008-7-3 15:24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keepmjsb123 2008-7-3 17:15

[quote]原帖由 [i]szjlxf[/i] 于 2008-7-3 15:24 发表 [url=http://69.4.239.127/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316797&ptid=1180894][img]http://69.4.239.127/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对楼主和一些小看隆美尔感到气愤,和对楼主的片面感到心寒。由于他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突破法国马其挪防线的装甲师的师长。在德国 元帅只不过是个象征性的军衔,并不是拥有什么特权,是西特勒奖赏给陆军的一种荣誉 ... [/quote]
我没有贬低他的意思,作为一个将军,他是很出色的战术家,指挥能力出众,极能把握战机,富有攻击精神。但他在33年只是个少校营长,到40年就已经晋升少将装甲师师的师长了,这个速度,对于正常的军人晋升程序来说,太快了,而且波兰战役,他并未参与,他的快速晋升,希特勒在后面起的作用更大。而正是这种晋升的速度,让他没有得到到总参谋部工作并接受相应的培训,不能不说,是他缺少全局观念和战略主要原因。
以古德里安指挥的军队数量,参加的战役规模和战绩以及对德国的贡献,到最后也没有晋升元帅,这对于与苏联人拼死恶战的德国军人来说,对隆美尔有些看法,也是很正常的。德国军人一向是看不起英国陆军的,与如此软弱的军队作战,即使获得成功,恐怕也没多少人觉得是什么天大的功劳。他晋升元帅,除了本身的战绩外,与希特勒对国防军的不信任急于培植自己的亲信,也不无关系。
至于其后对他的宣传,英国人是为了掩饰二战英军的无能,德国人为了宣传自己战无不胜的神话而进行宣传。
   关于隆美尔的成功,已经有很多人进行了记载,我主要谈的是他的缺陷,楼上感觉有点片面,也是正常的,但他在非洲采取的战略,放在北非战场上来看,是正确的,但放在整个德国全局上来说,就过分了。阿拉曼战役与其说是英国人的胜利,不如说是隆美尔把胜利送给英国人的,他的最大错误就是太过于使用德军并不充分的力量了(包括兵力和补给),到阿拉曼战役的德军,已经是用力过度了,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他的失败,偶然中有其必然。
二战中,德国的其他元帅在晋升元帅的时候,要不是总部的司令官,要不是手握重兵的大将,以统帅十万就晋升元帅的,恐怕也只有他一个了。

战斧巡航 2008-7-3 17:17

隆美尔不是一名伟大的战略家,但绝对是一名伟大的战术家

pangpang1989 2008-7-3 19:51

个人认为 希特勒如果不去进攻 苏联 转而将主攻的方向 放到北非的话 他也不会那么快灭亡了    他攻打苏联的主要目的不是掠夺资源吗  非洲的资源也很丰富的呀

krenshin 2008-7-3 22:11

看了这么多人的发言,觉得还是集中在这么几个问题上:
1.隆美尔是否有资格称得上一个伟大的战略家
2.隆美尔现在的地位是名副其实还是有水分
关于第一个问题,个人认为,隆美尔作为一个战术家的地位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点相信大家都是一致承认的)。至于战略眼光,首先作为他个人,其实也只是希特勒手下的一个棋子而已。保护意大利,让其在北非不崩溃从而保证其国家政权不被颠覆是希特勒的最终目的。在这个条件下,隆美尔被派往北非,希特勒希望他通过调拨给他的那些兵力汇合意大利人,完成这个目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隆美尔还是完成的非常不错的。首先,他并没有一味的防御,而是以攻为守,不断发起进攻,从而迫使英美将大量精力耗费在了北非战场上,间接支援了东方战线。至于说隆美尔是否应该把战线拉这么长?通过他的一系列举动和往来文书,我个人认为隆美尔在接手之初就没指望自己能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真能把英国赶出北非。他从头到尾所做的,都只是不断的打乱英国人的节奏,让战场节奏由德国控制。至于他向希特勒要5个装甲师一事,我个人认为只是他用来向希特勒表示自己困境的手段之一。综上,我个人认为,隆美尔在北非还是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希特勒的战略构想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隆美尔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但他生前死后的高声望却有水分。在德国大规模扩张之前,他与希特勒的个人关系就十分密切,加上他本人又非常注重宣传推销自己,所以其升职速度比同水平的人要快的多。在其执掌北非时,一方面德军在东方战场上失败连连,需要一个英雄来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需要为其军队在占据如此大劣势情况下却依然败绩连连做出合理解释以避免盟国及国民怀疑其战斗能力。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他无论是在德军还是在盟军都被神化了。北非结束后,他由于被怀疑谋杀希特勒而被赐死。但鉴于他的高威望,希特勒也只是宣称他病死。德国战败后,盟军急需一个偶像来证明希特勒是错误的,隆美尔这个热门人物自然成为最好的宣传工具。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造成了他在德军诸多将领中的过人地位。平心而论,还是有人为拔高之嫌。至少古德里安相比他还是应该享受相等或者更高一些的待遇才对。

不过,隆美尔本身的实力还是毋庸置疑的。我个人认为,他的确有被高估的成分,但作为一个战术家,他是伟大的;作为一个战略家,他还是可以及格的(至于优秀与否,就是各说各有理啦)。以上是小弟愚见,希望大家共同讨论,而不是互相辱骂。

krenshin 2008-7-3 22:16

小弟的资料主要是取自《第三帝国:非洲兵团》,《隆美尔传》,《第三帝国史》。另外,也参考了其它一些书籍。由于都是多年前所看,现在只能记住大概,具体的细节可能有错误,但大体的思路应该还是不会有大偏差的。欢迎大家共同讨论~~顺便推荐小弟几本关于二战方面的经典史书。当年在大学的时候,因为对这段历史感兴趣,所以将学校图书馆、市图书馆的相关书籍都阅读了一遍。毕业后,精力有限,不能像当年一样大规模阅读了,希望同好者帮忙介绍。

keepmjsb123 2008-7-4 10:05

[quote]原帖由 [i]krenshin[/i] 于 2008-7-3 22:11 发表 [url=http://69.4.239.127/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328961&ptid=1180894][img]http://69.4.239.127/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看了这么多人的发言,觉得还是集中在这么几个问题上:
1.隆美尔是否有资格称得上一个伟大的战略家
2.隆美尔现在的地位是名副其实还是有水分
关于第一个问题,个人认为,隆美尔作为一个战术家的地位还是非常值得肯 ... [/quote]
    非常中肯,我也是持类似的观点,不过我认为隆美尔并没有完成德国的非洲战略(或者说,没有很好地执行)。其实如果说阿拉曼是英国人的胜利,还不如说是隆美尔送给英国人的,在战役之前的半年,德军已经突进1000多公里,兵法有云“日兴百里者,必折上将军”,到阿拉曼战役的时候,无论是兵力,装备还是补给,德军甚至连一次小规模的战役都无法支撑了,更不要说对着装备,兵力和补给占据压倒性优势的英军,隆美尔在败走非洲时曾经说:“如果有我足够的汽油,今天逃走的就是蒙哥马利。”可能他从来没想过,为什么他把最后一滴汽油都用光了。
    战役之后,非洲军一退千里,重装备全部丢失,整个非洲军元气大伤,不但将之前的战果全部化为乌有,甚至连原来在北非的立足点和重要的补给港口都丢掉了,在此期间,希特勒多次命令他防守阵地,决不能再退了,因为希特勒知道,失掉了战略纵深和地中海补给线的德军,再也无力在非洲支撑下去了,如果隆美尔能拖住蒙哥马利一段时间,德国还有重新增援的可能,可惜隆美尔这次连希特勒的都不听了。
    隆美尔一路顺利,从来没吃过什么败仗,更加没打过什么艰苦的防御战。阿拉曼战役之后,他转为悲观失望,完全不能领会希特勒在北非拖住英美军队的方针,多次提出撤离北非,从战术上,这个意见可能是对了,但从战略上,放弃北非,意大利将直接暴露在英美军队的打击下,即使在北非能多拖住英美军队一个月,非洲战场的存在也是有意义的,希特勒最后对他极其失望,而不得不把他调回德国。实际上,有人曾经就此评价过,隆美尔缺乏名将应有的坚韧,不是一个在极端艰难困苦中能够持之以恒的将领。
    此人在非洲,独断专行,从不重视别人的意见。仗着有希特勒撑腰,对德国总参谋部的意见也从来不予以重视。更让德国和意大利头痛的是,他对已经达成的战略计划,也从不遵守,在42年的4月,德国和意大利曾经对整个地中海和北非战场做出战略规,默索里尼、卡瓦利诺、凯塞林和希特勒在一起会商的结果是:隆美尔先进攻托卜鲁克,然后德国和意大利联合出兵再占领马耳他。有一个重要的附加条件是一旦他拿下托卜鲁克,就必须立即转入防御,以便轴心国的主力集中进攻马耳他。可惜他根本没有执行。如果他能够转入防御,即使不能攻占马耳他,蒙哥马利要进攻他,也要跨过漫长的沙漠,后勤吃紧的就将是英军了,那样的话,德国在非洲也许能支撑的更长一点。
    以隆美尔的能力,在曼施坦因等战略天才的手下,指挥一个军乃至一个集团军,他能发挥无以伦比的攻击能力,但让他负责一个战略方面的战事,以他只知进攻不知防守的性格和战略能力,完全不能符合要求。
     其实他和他的对手蒙哥马利一样,都是各方处于宣传出发而造就的政治明星,虽然他的战术才华,世所公认。

[[i] 本帖最后由 keepmjsb123 于 2008-7-4 10:38 编辑 [/i]]

keepmjsb123 2008-7-4 10:47

[quote]原帖由 [i]pangpang1989[/i] 于 2008-7-3 19:51 发表 [url=http://69.4.239.127/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324369&ptid=1180894][img]http://69.4.239.127/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个人认为 希特勒如果不去进攻 苏联 转而将主攻的方向 放到北非的话 他也不会那么快灭亡了    他攻打苏联的主要目的不是掠夺资源吗  非洲的资源也很丰富的呀 [/quote]
前面我的回复中有提到过这个问题,实际上,非洲主要的资源就是中东的石油,但二战时期,中东并不是石油出产的主要地区,美国和苏联才是主要产油国,当时美国的墨西哥湾就好比现在的中东,世界石油产量的70%都来自美国。中东石油的大规模开采是60年代才开始的。
非洲的埃及和中东,富有的只是石油,而对于战争急需的其他物资,粮食,钢铁,各种有色金属并不多,而且二战时期的非洲和中东,完全没有什么工业基础,大规模的开采所需要的投资,也是相当惊人的,也来不及。而且以地中海海战的情况,即使能开采出来足够的石油,德国和意大利也没有足够的海运能力把他们运回本土。

ariexstone 2008-7-5 21:11

隆美尔是一个军事家,称其为“沙漠之狐”是毫不过分的。最终在北非战败,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北非战场对于德国人没有很大实际价值,加入北非战场仅仅是为盟友考虑。

2,德国战线太长,无力维持。北非战场远离本土,是最先被放弃的战场。从全局的角度来讲,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虽然还有很多战术原因,但是这都是细枝末节,战术上的胜利可能能改变一时的局面,但是很难改变最终的结果。

战术上,呵呵,我想还不会有人说隆美尔战术不行吧?整个德国统帅部,只有两个人能凭自己的经验知道诺曼底是登陆场,其中一个就是隆美尔。如果希特勒能够对隆美尔更加信任一点,在诺曼底增兵的话,二战至少要多打一年。

隆美尔在战略上的确有一些问题,但是个人认为这一点毫不影响其元帅的成色。林彪是我们开国的3帅,如果资历与彭德怀相差不多的话,必然是2帅。但这样的军事奇才在打锦州的问题上,如果不是毛主席4次急电,也会犯错误。有大才之人大都有傲骨,非帝王不能用。林彪被毛主席用好了,而隆美尔被希特勒用坏了。这一点,充分说明在用人上,希特勒不如毛泽东。试想,一个北非战场,需要隆美尔亲自出战么?如果派一个古德里安过去,不是更合适么?而如果把隆美尔用在东线战场上,战争结果不一定会变,但是俄国人付出的代价恐怕会大得多。

德国最终是被自己的野心毁掉的,而不是作战不力。以当时德国的各个名将,如果能少一点急功近利,也许今天世界就是另一个样子。但不懂得远交近攻,不懂得轻重缓急,才导致最终四面楚歌。如果大家玩过罗马:全面战争的话,就会明白,实力的差距,不是以两个名将能够弥补的。你一个满级的名将,带着10支精锐部队,如果没有后方的支援,最终也只能败在一拨一拨凡夫俗子的人海战术之下。而就算你是天下第一大国,同时跟4个国家开战,也足以让你手忙脚乱。希特勒也不是成吉思汗,从始至终,他犯了无数战术的战略的错误。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我不愿意说德国是败事由于希特勒的野心,但希特勒,这个只知道大大杀杀的战争狂,用二战毁掉了德国崛起的可能性。如果换成一个眼光更加长远,手段更加丰富(知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的人),可能今天的欧洲已经统一了吧。

另外回复一下13楼,说苏联人海战术有点片面了。前期战略防御的时候,苏军力量不足,使用了一些人海战术,但是在大反攻开始之后,仍然有很多的经典战役,即使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城中维持的军队数量一直在几千,但是拖住了几十万德军,这不能算是人海战术吧?苏联的几位元帅也都是非常出色的指挥官,但是在当时苏联的政治条件下,一切胜利都被归功于斯大林和朱可夫了,这一点的确有些不公平。

[[i] 本帖最后由 ariexstone 于 2008-7-5 21:22 编辑 [/i]]

beretx 2008-7-5 21:56

蒙哥马力在北非战场上面确实有些过于警甚了,精于计算的他过于强调步步为营,从而错失了全歼隆美尔的机会!另外我认为二战的中前期英军的空地协调能力其实很差,这点从其战机的型号及相关性能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当然德军的对英国本土的空袭也加速催化了这一状况!

leiren1983 2008-7-6 00:44

历史出英雄
乱世更出英雄
但英雄需各种内外因素才能成为英雄
善于利用各种因素,具有更高的眼光,回顾历史,我们有这种眼光
但在历史中,有这种眼光就不容易.

keepmjsb123 2008-7-7 09:46

[quote]原帖由 [i]ariexstone[/i] 于 2008-7-5 21:11 发表 [url=http://69.4.239.127/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395888&ptid=1180894][img]http://69.4.239.127/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隆美尔是一个军事家,称其为“沙漠之狐”是毫不过分的。最终在北非战败,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北非战场对于德国人没有很大实际价值,加入北非战场仅仅是为盟友考虑。

2,德国战线太长,无力维持。 ... [/quote]
    隆美尔在派遣到北非的时候,军衔是中将而已,从德国这一战略安排来看,对北非战场的战略目的就很明显只是一个牵制性战场,象古德里安这样的,是不会派到北非来的。
     在派驻北非的前期,隆美尔是要接受意大利的领导,只是后来才接管整个非洲战场的,但北非的战略最后制定者,其实并不是隆美尔,他真正的角色应该只是个执行者,但他根本不理会上司的决定,很多战役的发起,只有几个非洲军的参谋才知道,连德国总参谋部和意大利北非最高司令官也无法得知。
    隆美尔这个人的个性,只适合冲锋陷阵,需要有人在适当时候出来拉拉他的缰绳,希特勒太过于惯纵他了。
    蒙哥马利与隆美尔,就象是名将的两个方面。蒙哥马利谨慎有余,进取不足。隆美尔攻击性十足,善于捕捉战机,攻太过而守不足。

[[i] 本帖最后由 keepmjsb123 于 2008-7-7 09:50 编辑 [/i]]

funnystory 2008-7-7 11:58

隆美尔一战可不止是个营长,他拿过一级铁十字,二级铁十字最重要的是还拿了蓝马克斯,这就不是一般牛了。Pour le Mérite在一战是最高勋章,可见隆美尔具有相当实力。在北非他表现很不错,就是缺乏韧性了点。后来在意大利也是,主张直接撤出,把防线放阿尔卑斯山,一点不考虑政治影响。于是意大利战场成就了凯塞林的名声。虽然打得艰苦,但换来了时间。
其实要说名不符实的元帅还当数点头驴凯特尔。
[img]http://users.volja.net/boss259/pour.jpg[/img]
[img]http://panzerkeil.dre.hu/pcasz/par/rommel/Rommel_27.jpg[/img]

[[i] 本帖最后由 funnystory 于 2008-7-7 12:04 编辑 [/i]]

xfc1985 2008-7-7 13:58

看过百家讲坛讲的二战将领,其中隆美尔尽管有被夸大的成分,但他的战术巨人绝对是值得肯定和尊敬的虽然他是战略上的矮子

xfc1985 2008-7-7 14:03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补充一下,隆美尔在北非的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盟军已经掌握了德国电台的密码,也就是说所有德军的命令和部署对于盟军来说都是透明的,而德军还完全蒙在鼓里,在这种情况下,别说隆美尔,就是上帝来了也肯定败

keepmjsb123 2008-7-7 15:01

[quote]原帖由 [i]funnystory[/i] 于 2008-7-7 11:58 发表 [url=http://69.4.239.127/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446353&ptid=1180894][img]http://69.4.239.127/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隆美尔一战可不止是个营长,他拿过一级铁十字,二级铁十字最重要的是还拿了蓝马克斯,这就不是一般牛了。Pour le Mérite在一战是最高勋章,可见隆美尔具有相当实力。在北非他表现很不错,就是缺乏韧性了点。后来在意 ... [/quote]

1914年3月1日,隆美尔被派到乌尔姆第49野战炮团的一个炮兵连服役。8月,隆美尔回到原来的步兵团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9月他的左腿被打伤,为此他荣获了二级铁十字勋章。
1915年1月,隆美尔重返第124步兵团,又获得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1916年后期他被派往东线罗马尼亚作战。
1917年5月,隆美尔被召回西线作战。到了8月返回东线,并在那里再次受伤。9月,隆美尔所在的营被调往意大利北部参战。隆美尔率领的部队作战英勇,突破科罗弗拉防线,攻克蒙特山,占领隆格诺恩,这些战绩使隆美尔赢得了德国很少颁发给低级军官的功勋奖章,并被提升为上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隆美尔先是被派往一个军团参谋部任文牍工作。
1920年10月1日,隆美尔被派往施登卡德指挥一个步兵团的步枪连,他一直在那里呆到1929年。

============================
以上资料来自铁血
     隆美尔参加一战开始的时候,军衔应该是中尉,到1917年才被提升为上尉,1920年才正式指挥一个连。由此看,最高职位应该是连长。勋章只是证明此人勇猛好战,并不说明他是中高级军官,隆美尔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没有担任过中高级的参谋职务,他的战略缺陷也由此而来。

xxbikaqiu 2008-7-10 09:36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funnystory 2008-7-10 10:51

[quote]原帖由 [i]keepmjsb123[/i] 于 2008-7-7 15:01 发表 [url=http://69.4.239.127/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451909&ptid=1180894][img]http://69.4.239.127/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1914年3月1日,隆美尔被派到乌尔姆第49野战炮团的一个炮兵连服役。8月,隆美尔回到原来的步兵团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9月他的左腿被打伤,为此他荣获了二级铁十字勋章。
1915年1月,隆美尔重返第124步兵团,又 ... [/quote]
我的意思是他在一战就表现出色,崭露锋芒了。隆美尔职务确实是我记错了

keepmjsb123 2008-7-10 11:45

[quote]原帖由 [i]funnystory[/i] 于 2008-7-10 10:51 发表 [url=http://69.4.239.127/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549963&ptid=1180894][img]http://69.4.239.127/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我的意思是他在一战就表现出色,崭露锋芒了。隆美尔职务确实是我记错了 [/quote]

作为下级军官,隆美尔确实是值得一提的榜样,指挥一个师,一个军乃至一个集团军他都是称职的,甚至可以说是出色的,但是作为元帅,负责一个战略方向上,他在战略上的缺陷就太过于明显了,非洲战场上,他的很多作为都是一个少将最多中将的表现,距离一个元帅的要求,还差很远。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隆美尔,被高估了的元帅【SIS军版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