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战例分析——以一敌十四的坦克战[SIS军版首发]

sober337 2008-8-20 15:31

战争中不光是技术装备,更重要的是人员的素质和精神。二战中的德军就是人员素质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完美结合。

eacbmhf10 2008-8-20 16:16

老大,42年有斯大林重型坦克吗,应该是44,45年。论防御JS2与黑豹相比理论上稍高些,火力上JS的122射速太慢了,不过这个战例德军还是很成功的

ssTory 2008-8-20 17:00

[quote]原帖由 [i]eacbmhf10[/i] 于 2008-8-20 16:16 发表 [url=http://69.4.239.187/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9301327&ptid=1297925][img]http://69.4.239.187/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老大,42年有斯大林重型坦克吗,应该是44,45年。论防御JS2与黑豹相比理论上稍高些,火力上JS的122射速太慢了,不过这个战例德军还是很成功的 [/quote]
1945年正确,1942是笔误,主帖已修改,感谢兄弟指正

lieying 2008-8-21 13:23

坦克战是法国人提出来的,结果德国人用了,德国人开始是把三号和四号当突击车带着步兵打闪电战的.
后来发现苏联有T34和II式移动马桶,结果一个旅在一座桥上被一个马桶阻击了老长时间,后来为了对付苏军的T34搞了豹子和老虎,后来虎王,豹子全是模仿的T34,结果上了战场被自己人揍了老长一阵子.老虎完全背了闪电战的思路,火力很强防护很牛但是没速度,虎II是希特勒的指导结果,更没速度还故障率超高.不过T34就可怜了.
于是双方大搞坦克歼击车.
扣来苏联出了斯大林II,就是JS-2,豹子的重量虎的战斗力,但是载弹量只有二十几发,射速也慢,基本上当移动炮台用,远程轰防线驱逐德军坦克.不过的确是好东西,根虎二斗也不落下风.
JS3出来晚了.跟潘兴一样没赶上德军的覆灭.
至于英美的坦克,雪曼不错,但不是虎的对手,英国只能靠莹火虫.

somxell 2008-8-21 13:27

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战争用到坦克的地方越来越少了,以后可能都不需要坦克了.地面战争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baby888 2008-8-21 13:44

德国人的战术素养相当高,而且他们对下级的指挥也放宽得多,相对来说灵活,下级有很大的自主权。这也是德国能取得很大战果的原因之一。

bianjie 2008-8-22 12:40

1:14这个战例,也只能说是战术素养和运气的结合!
苏军的错误加上德军高超发挥呀!

lieying 2008-8-23 20:18

防御本身就比攻击更占优势,从前面的帖子看黑豹在防御战中与t34和比能达到6或者7,再加上熟悉地形又有步兵的反坦克火箭,的确占了不少便宜.
感觉苏联的攻击路线过于单一,除了那个JS,其他都是走的一条路,不是很容易中伏么?在第一批被击毁以后就应该包围的吧?

青竹梅 2008-9-5 10:10

这个战例坦克装甲车辆上边有过,6楼的分析是正确的。
当时JS II 的改型很多,黑豹能击毁JSII也是因为根据缴获的操作手册瞄准车体的窗口处。以当时苏军的保密条例来看,二战末期才投入战场的JS III有没有参加实战至今都是个不解之谜,更不用说被德军缴获了。事实上吉森回去以后也只是向上级报告,击毁了一辆新式斯大林式坦克。是西方军事学家生搬硬套说是斯大林三型,并将其放进了装甲兵的教科书。

funnystory 2008-9-5 22:36

如果那个王牌巴克曼指的是恩斯特·巴克曼的话(看上去是,帝国师的黑豹王牌还叫巴克曼的)那是胡说。他是因为座车遭友军反坦克火箭筒误击无法及时修复,引爆坦克后向英军投降了,而且至今健在。如此著名的人物都能搞错/胡说,我不认为此文有价值。另外黑豹虽然号称中型坦克但也就比JS2轻那么一点,绝对可以被视为同级别的对手。

gaos8401 2008-9-5 23:22

刚刚忙着讨论城市攻坚战的问题,这个帖子正好又浮上来了。
如果这个战例属实,对于苏军而言可以说是城市攻坚战的典型反面教材了。

吉森的坦克在整个战斗只能说没有犯错误,包括正确地判断来敌的方向;始终将装甲最厚的正面面对威胁最大的方向;有效利用步兵侦查并保护侧翼;IV号坦克的部署等等,反映了一个合格的坦克车长的基本素质。但能够正面跟IS-2(我坚信那辆是IS-2)对掐并能消灭对手只能说是疯狂的RP爆发,当然吉森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才争取到了这个机会。但是,吉森的表现与小魏在波卡基和奥托·卡利欧斯在马里纳瓦村的精彩表演相比,还是逊色了一点。

苏军的失败明确显示了坦克在狭窄的城市街道中无法有效机动,在这个战例里还难以迂回攻击。这种情况下正面硬冲是完全没有前途的。其实苏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不能用空中打击消灭对方的话,最好的办法是用步兵清扫南边的几条街区,利用反坦克手雷侧面偷袭吉森的坦克。至少能让自己的坦克进行侧翼包抄。丢失了侧翼,吉森要想活命的话就只能赶快撤退。根据当时的情况,苏军极有可能没有足够的步兵,即使到二战末期苏军的快速集群仍旧缺乏将大批步兵随同坦克机动的能力,经常是坦克孤军突入,但除了坦克上搭载的步兵外步兵主力跟不上来。当然二战后期苏军步兵的素质也很成问题(此时苏军会打仗的人几乎全在坦克部队,机械化部队等技术部队里),很难指望他们在没有重炮掩护的情况下进行攻坚。当时进攻的应当是苏军近卫第六坦克集团军的坦克,其目标应当是迅速夺取吉森把守的那座桥,将德军主力合围在多瑙河以南。战略上没错,但是战术上忽视了城市这个特殊的地形,后果自然非常悲惨。

天箭285 2008-9-6 00:02

这里只能说明了步兵在城市作战中对攻守双方都很重要,您只说了攻方有步兵的情况下,可
以绕到侧翼攻击。但是要是守方有一些步兵协助防守呢?控制临河的几幢房子,布置交叉火
力点又有坦克的火力支撑,步兵怎么绕?因此没有装甲支援的步兵是非常凄惨的。就好像《
兄弟连》里面他们进攻荷兰的那个村子一样,一门隐蔽的突击炮(还是坦克?忘了),一个
连都挡不住。我看这个地图要是双方都有步兵的话还是得正面强攻,要么就是停下来等炮兵
上来。

ssTory 2008-9-6 00:03

所以我说吉森很多时候是"教条式",大多数战果的取得就是机械的按照他们的教范来进行,
1.不在一处呆太久
2.转角处设防
3.打单纵队T34放其进入300米,先攻头车再打规避后车
4.打Js-II直接把炮口瞄准窗口
    所以说这一战虽然是吉森的胜利,但更说明战例总结和情报分析的重要性.也不得不承认德国人的严谨作风.此战虽处于德退苏进的大环境下,但步坦结合民显比单坦克占优势
    苏军败就败在没有装步跟随,纯坦克进入城市受的限制太大了,再加上本身T34就比不上豹子,所以三四辆的单纵队只能是进去送死
    那辆进入街心的J2我估计是接到前面T34被伏击的通报后前出侦察的,但仍旧没有配步兵,其实J2对豹子是有相当优势的,从整个二战东线后期来看J2很多时候在于T/KT的较量中打平手或者占上风,至于这辆J2居然被打成殉爆只能说是倒了血霉
    城市战中步坦结合是必须的,而且受限于道路情况,单路攻击绝对损失惨重,这样做的后果明显就是侧翼极不安全,所以吉森三发火箭弹干掉了两辆T34,

天箭285 2008-9-6 00:40

楼上S兄说的对,这里关键在于苏军坦克纵队的战术有问题,其实在这种地形下无论是一辆
黑豹还是一辆歼击车,甚至是一门88平射都不会有太多悬念,至于能否机动到侧翼攻击JS-2
就是个运气问题了。
所以我在我的攻击帖子里面强调坦克要置于步兵散兵线或者尖兵分队后。这里个地形上如果
伴随步兵下车在前探路的话,肯定是会发现吉森车组的。

ssTory 2008-9-6 00:57

就看兄弟荷兰那一集,本来步坦协同是没问的,E连的人也发现了藏起来的坦克
当E连报告并建义攻击摭挡的墙体以先敌坦克攻击时,
英国坦克分队战挥官居然以"保护建筑"为由非要绕过到可能看到德国人的地方攻击,这完全是开玩笑的找死行为!

haha321 2008-9-6 01:00

据说二战后期苏联坦克有经验的驾驶员严重匮乏,大多是并无多少实战经验的驾驶员与炮手,师否还存在这一原因呢?本人浅见,谅解

ssTory 2008-9-6 02:04

回复 36楼 的帖子

我倒是认为随着战争的进程,德国有经验的坦克手反而越来越少,兄弟如果注意一下的话,苏联车组以一敌多战胜德国坦克的战例也不少,事实上,一开始有阴影的是德国,他们的III号和IV号坦兄看到苏军的T34和移动厕所就鬼见愁,所以后来出现了仿制T34的黑豹,然后双方又大搞歼击车,黑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打的T34晕头转向,但T34的海量又让德国人大吃其亏,直到苏联人搞出来了JSII一类大口径,和T34海协同使用,造成了德军防线永久的恶梦.
优秀的坦克手么,都是战争和敌军的坦克喂出来的,本例中说的吉森车组,在撤退后没几天整个装甲部队都被苏联人干残了.
尤其苏军中冠以"近卫"二字的精英部队,战斗力还是相当了得的.有什么好东西优先列装,人员素质也不是一般新动员的菜鸟可比,都是血与火里走过来的.
苏军的战斗力其实没西方说的那么菜,想想冷战时期欧美对苏联梯队作战的恐惧就知道了.如果苏军没证明过自己的能力,欧美还怕他个鸟啊.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战例分析——以一敌十四的坦克战[SIS军版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