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雪狼 2008-9-26 19:45
阵法应该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一大特色,其作用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的作用.通过阵法能够使士兵进退有序,协调一致,听从号令.在古代,一位出色的统帅,都是精通阵法的,像曹操在<<孟德新书>>就有专章介绍阵法,诸葛亮的八卦阵更不用说了,大唐名将薛仁贵使用的长蛇阵,明朝名将戚继光的"三才阵".历史上会如此注重阵法,只因通过阵法能够迅速地把一群乌合之众演变成精兵.汉初的韩信,能把原本在蜀毫无斗志的士兵训练成精兵,其一就是依靠了阵形的演练.在井陉之战中,韩信就是巧妙利用地势布阵,结果大破敌军.很多人都认为在热兵器时代,阵法已经没有用了,我并不那么认为,现在的大规模各兵种的联合演习,就有阵法的影子存在,只是因为武器的不同,我们不能看古代阵法那样去看现在的演习.像现在军队的队列就是古代阵形的一种变种.不过,从历史上各兵书的内容上看,中国用兵之道首要是谋略,阵法在其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网上引用的一些阵法
1、鱼鳞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 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已方优势时使用,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2、锋矢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前锋张开呈箭头形状,也是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 锋矢阵的防御性较鱼鳞阵为好,前锋张开的“箭头”可以抵御来自敌军两翼的压力,但进攻性稍差,阵形的弱点仍在尾侧。
3、鹤翼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以重兵围护,左右张开如鹤的双翅,是一种攻守兼备的阵形。战术思想:左右包抄。鹤翼阵要求大将应有较高的战术指挥能力,两翼张合自如,既可用于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大将本阵防卫应严,防止被敌突破;两翼应当机动灵活,密切协同,攻击猛烈,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
4、偃月阵: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是一种非对称的阵形,大将本阵通常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作战时注重攻击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内凹处看似薄弱,却包藏凶险,大将本阵应有较强的战力,兵强将勇者适用,也适用于某些不对称的地形。
5、方圆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与优势敌军交战时使用,战术思想:密集防御。方圆阵的队形密集,防御力强,因队形密集限制了机动,缺少变化,敌军败退亦难以追击,攻击性较差。
6、雁行阵: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冷兵器时代以白刃战为主,雁行阵较为少用,但也应结合具体的情况。个人认为,“骑铁”很适合使用。
7、长蛇阵:用于行军或追击的一路纵队,机动力强,战斗力弱。
8、衡轭阵:与长蛇相似,采用多路纵队并排的形式,战斗力较长蛇阵强。
天箭285 2008-9-26 19:49
回复 19楼 的帖子
图拉真记功柱建立在公元105-113年,如果您认可上面的浮雕表现的是历史真实的话,
上面人物大量装备的环甲,至少可以证明环甲在古罗马军队是大量装备的。
我的图片想说明的是片甲和板甲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至于是否存在传承关系,那就
见仁见智了。
天箭285 2008-9-26 19:51
回复 21楼 的帖子
狼你平时玩游戏的么?
光荣出的《三国志》系列对阵型的表现特别着力。挺好玩的
飘逸雪狼 2008-9-26 20:02
回复 23楼 的帖子
游戏不怎么玩,唯一玩过的一款游戏,就是三国的,不过不是对阵型的,是RPG模式,
天箭285 2008-9-26 20:09
回复 24楼 的帖子
《幻想三国志》?
我比较喜欢SLG类型的,三国志最喜欢的战术是前面用肉盾顶着,后面投石机扔石头,
旁边智将放混乱,那叫一个成就感,哈哈。
funnystory 2008-9-26 22:00
回复 22楼 的帖子
经济因素肯定是一个原因,帝国后来已经不负担士兵的装备了。另外也可能是由于大量异族雇佣兵的加入,给帝国军带来很多不同的风格,罗马原来的高卢式头盔同样消失了。甚至骑兵崛起也造成影响,高质量,富有的兵员都当骑兵了,步兵实力持续下滑,只着皮甲,甚至无甲。据说片甲还不容易维护。
关于3种甲的对比,我手头没这方面的资料。而且这3种甲内部的防御,价格也是参差不齐的。从现有材料猜测,片甲可能要高于锁甲,因为片甲曾大量代替原兵团普遍装备的锁甲,而且片甲衰落后,锁甲也仅是普通士兵装备。罗马百夫长以上常常穿一种复合鳞甲(Lorica plumata),即在锁甲基础上用鳞片加固,我想这种甲的防御能力应该是高于片甲(lorica segmentata)的。
我从未说过罗马人不曾装备过lorica segmentata,我仅指出lorica segmentata与板甲间并无联系。如果仅仅是相似的话,那么共和国时期贫穷士兵用的护心镜pectorale岂不是更像?
[img]http://i342.photobucket.com/albums/o421/funnystory_photo/ACDSeeBMP-1.jpg[/img]
绿色奇迹 2008-9-27 17:11
楼主看演绎小说看多了!要知道所谓的什么四门金锁阵啊!八卦阵啊!天门阵啊!都是一些根本不懂军事的文人写的。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军事才能就胡编乱造一些好像很复杂的阵法!其实这都是扯淡。想想战场上!对面5千骑兵一起冲锋,马加人加铠甲加武器起码超过700斤了吧!700斤的重物以每小时最低大概40公里(冲锋时)的速度冲过来!多少人够撞的啊。还结阵呢!自古步兵对骑兵就一个字!死。当然不排除重装步兵,全身重铠,手拿超过4米的龙枪。但这种重装步兵在中国历上上并没有出现过。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骑兵,看看汉代是怎么扫平匈奴的就知道了哦。我们的历史上总是被少数民族压着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骑兵。阵法一说纯属扯淡,如果管用少数民族问题还会困扰我们2000年。
天箭285 2008-9-27 17:26
回复 27楼 的帖子
楼上,中国的步兵重甲可以去搜索一下“步人甲”,看看中国历史上有没有。
至于骑兵,你可以去翻翻我之前的帖子,论述并不少,这里就不累叙了,关于阵法也许没有小说中那么神奇,但也
绝不是毫无用处。你可以去看看岳飞的战例,成祖的5次北征,看看他们是如何以步制骑的。
lov102168 2008-9-27 18:26
我喜欢吴宇森的制作。
赤壁,就情节来讲有一点仓促,好似流水记账马马虎虎。但这只是一部电影,没有电视剧的时间,不比考究。场景不错,如此壮丽大好河山,是英雄怎肯拱手他人,乖乖隆地洞。江山如画金戈铁马真是不错。一部荡气回肠影视巨著只能有他执导,国人应努力呀!
绿色奇迹 2008-9-28 01:08
28楼所说的是越30公斤重的扎甲吧?其实扎甲不能说是重甲,因为它是用铁片跟皮条穿连而成的,不是整体甲,所以对弓箭的防御力不是很好。我所说的重甲步兵是全身铠甲的步兵,这种步兵对骑兵的方法也是密集型方阵,而绝对不是那些无用的什么八卦阵之流。宋正是因为缺少骑兵最后才被灭亡的,如果步兵真的能靠阵型来对抗机动力和冲击力都很强的骑兵的话宋就不会灭亡了。朱隶对付蒙古骑兵的方法好像也是骑兵吧。以步制骑这个词好像只存在于字典里,在机关枪跟坦克没有出现之前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以步制骑啊!
天箭285 2008-9-28 11:29
回复 30楼 的帖子
您上面的回复中说的是“重甲”,而不是板甲,步人甲无论是重量还是防护能力上来说,都当得起重甲两个字。
宋朝的灭亡远不是军事方面的,有宋一代,缺乏骑兵一直是痼疾,从宋初到宋末都是这样,不能把南宋灭亡的原因
仅仅归结到步兵身上。
funnystory 2008-9-28 19:22
吴璘的阵法就是前排长枪兵坐地,后排箭手+弩手.玩对射骑兵是没希望的.而且,记得瑞士和西班牙方阵中也有相当多的士兵是不着甲的(后排或射击兵).另外蒙古人灭南宋也不是靠骑兵的吧.还有,多兵种协同才是王道,单一兵种是渣.
天箭285 2008-9-28 22:40
回复 32楼 的帖子
至少我记得英国长弓兵就是不着甲的,唯一的防护应该就是身前斜插的木桩?
南宋灭亡汉军和新附军是出了大力的,蒙古军和赤马探军反倒成了督战队。江南水网、
岭南福建的崇山密林,骑兵确实不太好用。
funnystory 2008-9-28 23:11
"英军轻步兵在这次突击行动中的成功,并不只是依赖于法军骑兵作为重步兵的欠佳表现。尽管他们没有盾作防护,也缺乏使用刺刀和斧子的训练,但是,英军的弓箭手们每人有一顶铁盔,有一副胸铠或者有一件厚实的衣服可以保护身体。这样他们就成了法军徒步重骑兵的对手,而那些徒步重骑兵即使不被对方杀伤,就是跌倒了,如果没有人帮助都站不起来。"照这个记述,长弓兵的防护还行,大概是因为收入不错的缘故.
barrichello 2008-9-28 23:30
今天看了,八卦阵威力无比,显出中国人的智慧。
绿色奇迹 2008-9-29 01:07
诚如楼上众位兄弟所说,多兵种的配合才能打好仗,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议题,即用这个阵法破骑兵实际么!骑兵作为一个特殊兵种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他的作用不外乎几点,突击,凿穿,奔袭,牵制,追杀。一场战争打的不仅是军事,同时还是政治和经济。如果骑兵运用的好在冷兵器时代是可以灭国的,看看霍去病,2万骑纵横河西走廊,硬是逼降了30万匈奴人,他的办法就是打击敌人的经济,我不跟你正面交战,利用我的速度跟你打游击战,在你的敌后转找你的薄弱环节下手,杀你的人,杀你的羊,烧你的草料,你来了我就走,你走了我再来,叫你一天都没办法生产。打的就是个来去如风。我不用骑兵夺城,但我可以在你的大纵深里来回驰骋,烧杀抢掠。这样的战术对敌人的经济和政治上的破坏事灾难性的。这是轻骑兵,而重骑兵那将是战场上步兵的灾难。身穿重板甲的骑士,身披重马甲的雄壮战马,超过4米的骑士长枪,锋利异常的马道。这是一只钢铁的洪流,任何在他面前的挡着的人都可以看作是私人了。如果面对这样一只骑兵,你还要玩什么八卦阵,还阵眼,生门死门的。那纯粹是找死啊。因为这样的骑兵根本就不跟你的路线走,他只要利用自身的重量从你的身上压过去就是了,一个回合就能凿穿你的队列。电影真正排除骑兵气势的只有《指环王三》了,大家可以看看最后骑兵冲击半兽人的步兵阵的情景。
[[i] 本帖最后由 绿色奇迹 于 2008-9-30 01:58 编辑 [/i]]
speaker 2008-9-29 01:37
赤壁的阵法虽然讲究,但还是有点小说家言的味道,在实战中,这样精致的阵其实很容易被冷兵器时代粗糙的作战手段打乱,比较写实的其实可以看秦始皇的兵马俑布局,或者戚继光的鸳鸯阵攻击方法,或者1991年日本拍的天与地。以前那种组团作战人数的数量不是这种阵的阵壁可以抵挡的,只要单向的不断碾压,这种阵很容易就变形了。
天箭285 2008-9-29 09:05
看来,我影评中的观点很多军友都不认同,呵呵。不过,在我的影响下,有不少朋友去看了《赤壁》才来
和我讨论的,无形中帮吴宇森推广了一把,不过大家放心,我不是影托。:lol:
我想请教funny兄台,欧洲战场上有大规模使用弩的战例么?好像教廷规定不准在基督徒之间的战争中使用
弩或十字弓类武器?
另外您觉得步兵弓使用穿甲重箭在多远的距离上能对板甲重骑兵构成威胁?50码还是100码?
lkmmkl 2008-9-29 09:31
大不列颠长弓很厉害.《赤壁》我也认为不怎么样.骑兵的优势是冲击力,骑兵怎么不往人身上冲,还要乖乖进阵.那盾是挡不住骑兵的.电影里的八卦阵花俏,不实用.有点像我们现在表演中的团体节目,还没有那么多的训练时间.看起来麻烦,复杂,那么多的兵器,实战在骑兵的重压下,根本完成不了.《亚历山大》里面的马其顿步兵方阵看起来才有味道.步抗骑,无法借用地利的条件下,最简单的最有效:强弓,长枪.
天箭285 2008-9-29 15:09
回复 39楼 的帖子
长弓训练太麻烦,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我看有的资料上说,现在发掘出的长弓手骨骸脊椎往往有较大的畸
形,因此在西欧只有英国大力发展了这一兵种。
马其顿方阵最大的问题是需要士兵个人素质非常高,也同样需要大量的训练。沉重的盔甲、沉重的盾牌、沉重的
长矛,借用上面一位兄台的话,不和你打,站着累也累死了。而且马其顿方阵往往是正面击溃战,不可能发展战
果,跑不动。
马其顿方阵变阵困难,对复杂地形的允许度较低,罗马步兵方阵腥气后,逐渐推崇历史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