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免费注册无需恶意攻击,有时间做点别的有何不好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剖析俄对华武器出口走向

caocaoli 2007-5-21 03:09

剖析俄对华武器出口走向

1989年5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实现了两党关系正常化。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2004年4月22日指出,“1990年我们与中国恢复了军事技术合作,这种合作变得更加成熟。可以说,我们获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变得更聪明,学会更好地理解对方和世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向中国提供了各种类型的武器装备。俄方还向中方提供生产军用飞机、步兵武器和其它军用产品的许可证,与中国专家一起进行各种科研和实验设计工作。“1993年11月11日,俄中签订了两国军事合作协议,俄中军事伙伴关系从此开始。其主要形式之一是军事技术合作。这个协议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符合两国的利益,不久前双方重申同意将该协议再延长10年就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

武器出口在俄罗斯内政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中俄之间的军售对发展中俄关系、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俄罗斯对华武器出口政策走向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 俄罗斯为什么热衷于出口军火

俄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武器出口,因为武器出口在俄的内政外交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俄罗斯出口武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拼经济”,赚取外汇,提高经济总量。武器出口对俄罗斯尤其重要,因为它为俄罗斯提供了稳定的外汇来源,并且武器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可供出口的产品之一。

其次,是为了“以军养军”,靠军工企业出售武器来养活自己和支持国防建设。相对于俄罗斯每年极为有限的军费来说,几十亿美元的军火外汇收入可谓举足轻重。军方可以将武器出口所得的资金供养现役部队和研制新式武器,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可以进一步增强武器出口能力。

再则,是为了开展“武器外交”。俄罗斯将武器出口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有力措施。俄武器出口的主要对象是前苏联的盟友,如中国、印度等。这些国家的武器装备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比不上俄、美,而自行研制在资金和技术上都有困难。美国不愿意向这些国家出售先进武器(最近,由于战略需要,美国开始“以武会友”——向印度出口武器),2000年初,美国还迫使以色列取消了向中国出售预警机的计划。因此,斥资购买俄制武器,便成了各国实现军事现代化的一条快捷方式。对于俄罗斯来说,要重振世界大国地位,必须顶住美国的压力,但目前的俄罗斯不可能与美国单独抗衡,那就必须搞“国际统一战线”。不过从目前来看,俄不可能通过经济联系强化与友邦的合作,只好将导弹当作橄榄枝挥舞——以提供武器来“重温旧情”。2001年6月中旬,法国《费加罗报》刊登了《普京理论的四大支柱》一文,指出:“销售军火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另一个支柱。莫斯科打算以此扩大势力范围之外的接触空间。这也是同美国抗衡的绝好办法”。

最后,武器出口是维护和体现俄罗斯大国形象强有力的工具。苏联解体“最令人痛苦的是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大幅下降……曾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的俄罗斯现在却被许多人视为只不过是第三世界的一个地区性大国而已”,“俄国的内部危机和国际地位的丧失令人苦恼和不安,对俄国的政治精英来说尤其如此”。重振大国雄风是普京的心愿,但正如布热津斯基说的那样,至少在心理上,俄领导人很容易自欺欺人地把自己也看作是一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有什么办法?——出口武器。英国《卫报》指出:俄罗斯试图在美国的敌对国家拓展军火市场,重振衰落的军事工业,增加武器出口销售额,以此作为普京总统所奉行政策的一部份,即采取更加强硬的对外政策,使俄罗斯人重新找到强大的感觉。很明显,俄罗斯是在告诉美国,我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还是能绊你一脚的。
俄罗斯怎样卖武器

俄罗斯的武器出口是在其国内外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它有着既不同于国外竞争对手、也不同于前苏联的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

第一,建立了一整套武器出口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政府对军品出口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处理武器出口事宜,以提高俄与外国军事技术合作的效率和统一军火出口贸易。总统、总理亲自促销武器。2004年3月政府改组中,国防出口被完全纳入了国防部的掌控之下,俄政府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力图重振其军火出口大国的雄风。

第二,武器出口“唯利是图”。俄武器出口对象的选择没有美国那么严格。俄罗斯军火商说:“美国不肯卖给你们的,我们卖。现在我们不属于任何一个阵营,我们不需要你们表示支持谁,你们只管付军火的钱就行了”。所以俄罗斯的武器除了出口到中国、印度、越南等传统关系的国家之外,还增加了缅甸、伊朗、利比亚等非传统关系的国家,甚至还包括了韩国和意大利在内的美国的盟国。另外,俄出口武器种类繁多,涵盖海陆空三军的各种武器,其中包括较为先进的战术和战略武器。此举引起了俄国内一部分人的忧虑,这些人骂普京总统为了经济利益不顾国家安全,这是唯利是图的做法。他们担心有些国家可能会使用俄制武器对付俄罗斯。这突出表现在俄对华武器出口上,俄罗斯国防部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而阻止了中国购买某些先进的俄制装备和技术。事实上,这是一种俄罗斯版的“中国威胁论”,对中俄友好合作极为不利。关于这个问题,俄罗斯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国家秘书哈西耶诺夫表示了相反的看法,他说:“俄罗斯向中国提供现代化军事装备时不会考虑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军事威胁,俄罗斯相信中国方面没有任何威胁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计划。”

第三,俄出口武器推陈出新。由于世界武器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客户对武器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为了守住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俄罗斯也出售了一些新型先进军火贸易(其中有些武器还没有装备俄罗斯军队)。同时,俄还不断地加强对最新式武器的研究。据俄罗斯专家表示,在世界武器市场上,有些新式武器今后十几年或数十年将不会有竞争对手,可以保证俄罗斯能立足于世界武器市场。

第四,出口武器廉价大甩卖。例如T-72坦克只卖180万美元,而美国的M1系列坦克卖到300万美元;C-300导弹系统的售价不到美国“爱国者”导弹的一半。俄罗斯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武器是事出有因的。首先,俄罗斯军火商想以薄利多销的办法扩大市场,通过扩大销售量达到销售额的增值;其次,俄罗斯还有大量库存武器需要尽快脱手,以免把有限的资金花在这些武器的保养上;再次,是俄罗斯的军事战略变化作用的结果。俄罗斯目前更加重视“战略军事力量”,对核武器更加重视,在“天军”建设上有大的动作。常规武器在国家安全中的分量下降,因此廉价大甩卖也是必然的。

俄武器对华出口的战略趋向

一、俄罗斯在对华军售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中俄两国之间在军售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不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国民党政府,还是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政府,都曾经向苏联大举购买各种武器装备。90年代后,俄罗斯又成为中国先进武器装备的主要供应国。至今,我军的装备总体上仍然属于(苏)俄制系统。

其次,中俄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俄罗斯的重工业包括军事工业实力很强而轻工业却非常不发达,因此,需要大量的轻工业产品。中国则需要一些自己还不能制造的先进军事装备。

第三,中俄两国的战略利益冲突比较少,共同利益较多。1999年6月,俄罗斯《消息报》以中俄“永远是兄弟”为题发表长篇报道,这也代表了俄罗斯各界许多人的观点。中国同样希望与俄罗斯保持良好的睦邻友好关系。2002年,中国政府明确宣布实行“睦邻、安邻、富邻”的“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政策,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第四,目前,俄罗斯内部赞成对华出口先进武器装备的声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1、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形势迫切地需要加强对外(包括对华)武器出口以赚取急需的外汇,增强自身国力。“事实上,卖武器是将外部的财源吸引到俄罗斯、服务于自己民族经济的手段之一。在我国的高技术领域、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以及科研和设计工作中使用外部财经资源,可以加强俄罗斯的竞争力,因而会巩固俄罗斯的安全。”

2、即使没有俄罗斯的军事技术,中国也可以通过自力更生等其它途径来提高自己的军事技术水平。“俄罗斯的军事技术转让只是中国军力全面发展的因素之一,而远非全部因素。技术转让和出售武器装备一样,只是加快中国军力的发展。反之,拒绝合作只能延缓、而不能阻止它的发展。”

3.来自以色列、乌克兰、英国、法国、德国等其它军火出口国的竞争压力,使得俄罗斯不得不考虑军火出口的策略和品种,也有利于中国完全可能采取多方位出击的策略,从其它国家取得先进军事技术。面对欧盟中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不断做出的支持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表态,“莫斯科就朝着这个方向投掷了一枚手榴弹。这枚手榴弹就是谴责欧盟考虑解除它对中国武器销售制裁的做法。”“毫无疑问,出现一个能生产更好的产品并且能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的竞争对手,会令俄罗斯防务和政治上层人士感到非常痛苦。如果俄罗斯的武器制造商们失去中国武器市场,它们将受到决定性削弱。在它们的出口收入中,从中国武器市场上获得的收益大约占40%。”“更糟糕的是,就中国而言,它正在逐渐走向购买更少的武器和更多的技术,以使它可以制造自己的武器系统。”俄罗斯再次重申,军事关系“是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最重要部分”,俄罗斯打算使这种军事合作达到新的更高水平。显然,这份声明反映出了俄罗斯对中国可能对这方面的关系感到不满的某种程度的担心。因此,欧洲对中国市场的介入真的可能会使中国从欧洲购买武器。欧洲生产的产品大部分质量更高,并且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修理,例如提供零部件和帮助维修。另一方面,哪怕“中国最终将不会从欧洲武器生产国购买许多武器,作为一个主顾,它也显然会从这样的一种看法(即使不是现实)中获益:在谈到购买武器和极其重要的技术时,除了俄罗斯之外,它将有更多的选择。”

4.出于应对美国打压的需要。俄罗斯一方面通过对中国出口武器赚取外汇,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武装和壮大中国的实力来牵制美国,以减轻自身的战略压力。《莫斯科时报》2002年10月《武装中国让美国神经紧张》这篇文章更直接地表明俄罗斯这样做确实颇有收效,文章说:“华盛顿对北京的军力扩张以及俄罗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担忧日甚,所以美国想极力说服俄限制对华军售”。但是俄罗斯方面清楚地对外界表示:“那它就得向我们提供庞大的一揽子经济补充,但那是不可能的。”

5.维持俄罗斯在中国乃至世界军购市场上的优势地位,需要对华出口先进的装备技术。军售支持者垂涎于丰厚的军火利润,而反对者认为“一旦向中国出售了现代化工艺,俄罗斯自己就将关上通向中国未来军品市场的大门。”但是,“仅出售俄罗斯军队已装备的武器当然是最安全的,但这也将使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上失去竞争力,而后者造成的危害比前者更严重。”

6.从中国加大进口先进军事装备技术的动机来看,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主要目的和对手都不是针对俄罗斯,中国没有觊觎俄罗斯远东领土的企图。“从中国目前的军事采购结构上,看不出它的军事建设是针对俄罗斯的。中国的首要规划是空军和海军的现代化。”中国目前最主要的“大宗军购都是针对这个(指台湾,引者注)谋求独立的岛屿省份的。”

总之,综合各种支持意见概括地讲,多种因素“都将推动俄中优先发展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同时,俄罗斯国防部应该更加积极地筹措资金,解决购买最先进的装备系统的问题。这方面的努力将对俄罗斯的防务安全产生更积极的影响,而遏制对中国出口武器有可能破坏俄罗斯的国防工业。”

为了保住中国军火市场,俄罗斯“第一,必须摒弃中国市场是俄罗斯军工企业的世袭领地的观念;第二,不要再把中国看作是现实的军事威胁。”

第五、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给双方带来双赢。对中国来说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1.提高了我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战斗力。2.为作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3.提高了我国国防科技水平。我国历来坚持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增强自主创新,引进装备的同时更要注重引进技术的方针。据外电称,中国已坚定地提出获得相关技术的要求。目前俄罗斯军事技术份额在对华贸易中占30%,北京将努力把这一比例提高到70%,而武器成品只占30%,这符合中国“自力更生”的战略方针。4.改善了中国的武器装备外购状况。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原来建立在共同对付苏联基础上的中国与西方欧美国家的“蜜月”也就划上了句号。俄罗斯则借机向中国打开了军火铺,改变了中国对外军购无门的状况。

对俄罗斯来说,对华出口先进装备也是利大于弊:1、极大地改善了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负责人安德烈·别利亚尼科夫在总结过去的工作时满意地指出,军用产品销售额稳定增长“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首先是因为莫斯科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的两个主要战略伙伴的积极合作:新德里和北京。”2、为保持国防科技实力提供了资金。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军工企业普遍面临开工严重不足、技术水平下降、人才流失、研发资金短缺等困难。用普京的话说,开拓军事技术的新市场很难,保住老客户已相当不易。普京在2003年12月与全国民众直接对话时就对远东一个军工企业职工说过:“你知道我们每年为中国、印度生产多少武器。当今世界武器出口国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我们目前的处境还很不错,出口武器装备每年能给我们的国库创汇几十亿美元。”3、加强了与中国的关系,有利于改善自身国际环境。俄罗斯对自己的贸易伙伴、战略伙伴也划分了几个层次,对俄罗斯而言,欧盟的地位最为重要,然后是其外围的原卢布区国家、现在的独联体国家、东欧国家,中国则是属于俄罗斯亚太圈里的重要国家。面对北约东扩打压俄罗斯生存空间的态势,毫无疑问,与中国密切而富有成效的军事技术交流与合作不仅加强了两国的关系,也改善了俄罗斯的国际环境。

二、对华军售中的阻力和不足

俄对华军售中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地方。首先,俄罗斯内部一直存在比较强烈的反对对华出售先进装备的声音。莫斯科卡内基中心的亚历山大·比克耶夫认为,俄罗斯有一部分人比较敌视中国,他们怀疑中国垂涎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他说俄罗斯远东人少地多,防卫方面极为脆弱,因此,把最好的武器卖给中国只能是“养虎为患”。

1992年以来,中俄两国元首签署并通过了多项中俄联合宣言、声明,2001年7月16日,中俄两国又签订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中俄维护自身和双方共同利益的必然结果。但也有些国家舆论对中俄战略协作与睦邻友好关系进行恶意评价,认为“中国和俄罗斯从未成为真正的朋友”。“中国人对俄罗斯从17世纪到19世纪大举向西伯利亚挺进怀恨在心”,中俄两国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将会发生冲突”,等等。

其次,俄罗斯在对华军售上始终采取了防范性的双重标准。尽管俄公开声称卖给中国的苏-30MKK战机是目前最好的飞机,但是据俄罗斯一位军事专家透露,俄罗斯目前出售给印度的战机性能,尤其是在电子火控系统方面优于卖给中国的战机。这位专家对记者说:“俄罗斯把性能卓越的武器卖给印度,在心理上没有负担。这取决于俄印之间存在足够安全的地理空间。”同时,也由于中国的国防科技实力比印度要强,仿制能力很强,要防止中国在吸收俄罗斯技术的基础上制造出性能更好的装备,从而成为俄罗斯在军火市场上新的竞争对手。

第三,俄罗斯有一种奇货可居、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心态,在武器装备质量、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等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俄罗斯有位军事评论家在《论据与事实》周报上对俄军工企业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认为:“由于受西方强国的限制,中国军队现代化装备在近10多年来一直依赖俄罗斯军火出口。这种状况使俄罗斯官僚产生一种印象,好象中国的武器来源只能是俄罗斯。这直接导致俄罗斯政府某些官员和一些军工企业不能正确对待中国军购问题。”

第四,俄罗斯希望中国始终成为俄制武器装备的购买者、使用者,而不愿意输出技术或者联合研发新式装备。按照中国以引进技术为主的计划,“俄罗斯整个军工企业得到的好处不是很多”。近年来,俄罗斯采取所谓“迂回”策略,“军工企业与国家中介贸易公司(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通过与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签订出口合同,大大拓宽了订货渠道。例如,据去年的统计,俄罗斯军火的最大买家是印度,对印出口占其军火出口总额的42%,对华武器出口只占38%。但是,如果俄罗斯向中国出售先进技术,就会把自己关在未来中国市场的大门之外。那么,只出售俄军所装备的武器是不是更好呢?这样一来,“中国就离不开俄罗斯了,因为它从别的地方买不到军事装备。”

另一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俄罗斯武器装备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设计、制造不够精致,往往显得结构庞大、笨重。2.性能不够先进,尤其是电子化、信息化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以信息化为重要特征的战争需要。3.目前,主要依靠吃苏联时代积累的老本,技术后续发展实力不足。由于资金短缺,自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除了在极个别领域的少数重点装备外,已经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发。一位俄罗斯参展商曾酸溜溜地说:“中国人像吸尘器一样吸纳一切最有前途的技术,购买最先进的武器,他们已对我们的旧武器失去兴趣,他们非常清楚现代武器的发展趋势,在等着我们拿出最好的武器……”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

1.今后中俄军售关系走势预测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俄罗斯仍然会大力加强对华武器出口。大体上会出现以下特征:(1)其间仍然会不断地出现中俄之间限制与反限制的利益斗争,以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2)俄罗斯军工生产销售集团追求自身利益与俄罗斯官方限制对华尖端军工技术装备出口政策也会不断出现磨合与冲突;(3)面对中国陆续从其它渠道获得先进的军事技术装备实现武器装备来源的多样化,在中国巨大的军火市场吸引力和其它国家的竞争压力下,俄罗斯也会逐渐提高对华军售的水平,并且增加技术合作的成分;(4)俄罗斯仍然会根据中国的军工技术水平和军购市场的实际,对中方急需而又无法自行研制或者外购的装备,提出较高的要价;(5)俄罗斯对某些特别是常规武器装备(例如第五代先进作战飞机),出于资金不足会邀请中国、印度参加共同研制,但对于特别敏感的一些先进的武器装备仍然采取独立自行研发的做法;(6)加紧对现有武器装备的改进以促进出口,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出口,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在有关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7)加强对其他国家的出口,获取高额利润,减轻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目前,俄罗斯军火出口商更多地向其他主顾抛售武器,改善武器出口的地区分布和品种,就含有这种寓意。

2、为进一步加强中俄军贸关系而采取的措施

(1)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改善双方和各自的外部安全形势。中俄两国自1991年建立正常国家关系以来,经历了互相视为友好国家、建设性伙伴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2001年签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几个历史阶段。这个发展历程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俄关系日益成熟和稳定。虽然俄罗斯不断地对美国做出友好的表示,但他们之间战略利益的根本矛盾并没有消除,美国仍将俄罗斯视为重点核打击对象。同时,俄罗斯虽然对欧盟扩大和北约东扩挤压自己的战略势力范围不断地让步甚至希望加入北约,可是对方并不领情。从另一个层面看,俄罗斯对中国总怀有一种“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的心理。与其说中俄军事合作,不如说互相提供一种战略上的支持更为合理。为了避免出现东西两线困境,俄罗斯必须稳定东方,以集中精力应对来自西方这一头的威胁。不难看出,俄罗斯在重新崛起的过程中是需要中国在其东方“帮忙”的。

中国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来不主动与美国等国家为敌,但是,美国仍然把中国作为自己的假想敌,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上处处与中国作对,而且有可能在中国迫不得已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时与中国兵戎相见。其次,中国在战略上也需要北方邻居俄罗斯的“支持”。中国为了集中精力解决台湾问题,需要北部有一个稳定的国际军事环境,希望北部面临的压力越小越好。

20世纪90年代中期,华盛顿认为,2015年之后,中国、俄罗斯这两个国家有可能成为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的国家,因此遏制中俄两国自然成为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之一。在反对美国称霸、打破美国遏制这一点上,中俄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保持良好的军事防务关系并不意味着朝着同盟关系发展。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一直积极提倡新的安全观,愿意与周边国家建立一种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所以,中国不可能与俄罗斯建立一种军事联盟关系,不可能在军事上过分依赖俄罗斯。长远看,将来一旦中国被迫对台使用武力,俄罗斯很可能会在政治上给中国一定的道义上的支持,很可能是少数愿意从军事上与中国保持一定合作的大国之一。

“美国外交政策专家普遍认为,俄罗斯出售武器纯粹是出于财政上的原因,俄中两国根本不可能进行战略合作,因为这两个国家长期以来的边界纠纷及其它争端已形成了浓厚的相互猜疑心理。”这未免过于一相情愿。一旦俄罗斯和中国对美国的权势和意图忍无可忍,那么俄中联合起来抗衡美国不是没有可能。我们也必须看到俄罗斯和中国希望避免同美国对抗。“美国具有一个非同寻常的优势:俄中都认为它们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经济联系至关重要,因而不希望破坏这种关系。如果利用得好,这一优势就会让美国受益无穷。”有远见的中俄两国政治家应该避免美国破坏中俄之间的统一战线。

(2)继续加强同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盟主要国家的关系,争取其取消对华军售禁令。在不能全部取消的情况下,至少争取部分放松有关限制,同时,争取各个击破,引进先进技术。目前,欧盟许多成员国已经表示支持取消自80年代末以来已经实行十几年的武器禁运,中国与英国在今年6月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英、法、德、意大利等国的军事及民用技术合作也已经进入了更高的层次。这样,不但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而且可以促使俄罗斯提高军售水平。

(3)加强同以色列以及其它友好国家的联系,实现武器来源的多样化,同时,做好美国干涉阻挠的准备(美国破坏阻挠以色列对我出口预警机、捷克对我出口“捷拉”雷达即是明证)。

(4)提高俄罗斯对华军售的层次和水平。从以引进现成装备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技术引进、合作研制开发为主。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2004年4月访华前曾撰文称,他此次访华的目的就是要加强俄罗斯与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根据伊万诺夫的阐述,目前,中俄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已经从简单的“购买—仿制”模式,经过“改进—提高”模式,上升为新的合作研制适应未来国家和国际安全需要的新型装备模式

dohehe 2007-5-21 12:18

好像近几年,越来越买的少了。中国自己的研发能力跟上来了。俄罗斯好像还在吃老本:s_4:

pigaipigai 2007-5-21 16:17

俄罗斯的武器还不错,就是电子信息技术差点。不过还是要靠自己研发才行。

yanshiqiang11 2007-5-21 21:20

跟俄罗斯的军事贸易还得与经济贸易相联系,记得以前我国过剩的化工产品,还要去进口.

robertwangzebo 2007-5-25 13:30

辩证的看待俄罗斯提供武器的事.可以暂时解决燃眉之急,但更本还是要自力更生解决武器自己制造,加大武器科研经费的投入像当年高原子弹那样集中全国的科技力量搞先进的武器装备.有时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关键看领导的决心和费用的投入既市场的需求.

ameng216 2007-8-2 12:29

只是应一时之急的,过了这个时期,就不需要这么多的俄国货了

ayanamili 2007-8-2 16:19

俄罗斯以前好歹也是超级大国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国际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不行了,可人家还有军事这张牌捏着呢,先进武器也不是没有,只是没钱造而已。钱我们有啊,于是中俄合作啊,于是美日就害怕了啊。这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
不过以前俄罗斯卖我们武器总卖伪劣产品,这样不厚道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剖析俄对华武器出口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