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yin 2007-9-18 15:44
美国学者:台海风云变幻 中国军队的两种选择
陈水扁因为顾虑到下野之后,可能丧失不受法律追究的特权,居然不顾美国的 压制,发起以台湾名义进入联合国的“入联公投”。由于选情紧绷,国民党为了胜选,也只能推动以中华民国名义进入联合国的“返联公投”。这些在选前发生的“选举行为”,固然着眼于明年的总统选举,可是一经造势定型,必然会对选后的台北政局和两岸关系产生影响。
笔者冷眼观察多年来两岸关系变化的趋向,发觉明年台湾总统大选是两岸关系变化的转捩点。这次大选结果可能决定今后台海是否将爆发一场世纪大战,或者两岸之间转向祥和的局面。
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其实并不复杂:如果绿营三连冠,再次赢得大选,国民党势必加速本土化,既证明蓝营的政治主张在台湾没有生命力,又说明是台湾多数民众以投票方式选择了战争。既然“台海必有一战”,中共军方只有加快磨刀,少说废话。一旦台海烽火再起,百万“横磨剑”跃出鞘,一切就在战场上见真章了。反之,倘若蓝营胜选,民进党铩羽而归,台独主张成为明日黄花,两岸之间“一切有得倾”,关系稳定下来,台海自然呈现一派祥和之气。
中国将扩大核武器对美国的威慑
假如台湾问题急剧尖锐化,一场战争避无可避,今后北京究竟可能在军事上采取何种对策,以制衡或者化解美、日等国在军事上介入台海冲突时对大陆造成的不利后果呢?综合衡量各种军事、政治、经济因素之后,笔者默忖,北京无非有两个选择:
其一,继续奉行核威慑的政策。鉴于此,中国政府在加强军事斗争的准备过程中,在国防科技工业工程项目立项﹑拨款时,仍然会向核弹﹑导弹等战略武器方向倾斜,务期扩大中国战略武器对美国的威慑能力,并且缩小中国同美国在包括核弹头在内的战略武器的技术和实力上的差距。
资料图:解放军东海演习祭出航母杀手 日本强烈不安
北京这样做的政策主要着眼点,是鉴于台湾海峡横亘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在陆地上称霸的地面部队英雄无用武之地,需要凭借技术军种空军、海军夺取海峡周围区域的制空权、制海权,才是赢得岛屿争夺战的关键。尤其是要渡过200公里左右的海峡,凭借常规军力攻占一个由敌军设防坚守的岛屿,显然是在从事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了。
一个国家进行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能力,牵涉到该国综合教育﹑科技水平和整体经济实力,决不是急就章地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根本性的改观。况且,美国已经在加强打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能力方面占得先鞭,中国要迎头赶上,纵使倾举国之力,亦非几十年不办。
特别是在洋面辽阔的海峡地区,与美国打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北京说来,是扬短蔽长,得不偿失,何况在这场高技术战争中,自始至终,双方全频谱比拼军事技术,高速度消耗战略资源,到头来谁占上风,是不待智者而决的,这层道理明显不过。由此可见,北京在制订因应措施时,决不会单纯地寄希望于同美国比技术、拼资源。
作为北京化解美国军事优势的措施之一,想必是扩大中国战略核武器对美国的威慑能力。基于两国在战略武器上的技术差距相对较小,发展战略武器并不涉及全局性的技术层面,耗费的国家资源自然要小许多,发挥的战略吓阻效果却明显得多。显然,就北京而言,这个办法耗费小、收效大,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选择。顺便一提,这也就是过去若干民穷财尽的国家倾力发展核武器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