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服务器迁移已顺利完成! 网址全面启用 https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中美经巴勒斯坦一役后,中国方面更自信了!

huodalou 2007-12-3 14:43

中美经巴勒斯坦一役后,中国方面更自信了!

阿巴斯称中东和会是重启谈判宣言书

【突尼斯消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今天下午在突尼斯执政党民主宪政联盟总部大楼举行的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说,安纳波利斯和会是重启谈判的宣言书,他对新的机遇充满希望和信心。
阿巴斯是27日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参加巴以中东和会之后于今天上午飞抵突尼斯的。正如阿巴斯所说,突尼斯是巴勒斯坦战士当年返回祖国的出发点,今天,又是我在结束安纳波利斯历史性国会议后到访的第一个国家,突再次成为巴勒斯坦迎接新形势的出发点。
他说,我们返回祖国以来,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严峻挑战,和平谈判停止和中断多年,流血事件层出不穷,大规模的毁灭和破坏前所未有,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日益深重,已达到深恶痛绝的程度。巴勒斯坦问题近年又被国际社会所忽视。而今天的声援大会和昨天刚刚结束的由众多国家高官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的安纳波利斯和会,已使巴勒斯坦问题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巴人民争取恢复合法民族权利其中包括建立独立国家的权力再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理解,这是巴勒斯坦人民不解努力和斗争的结果。
阿巴斯还介绍说,我们已开始"认真、艰难的"政治谈判,目标是在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国土上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为此,已同时就包括耶路撒冷永久地位、难民、定居点、边界、安全和水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谈判,而这些问题都应在明年之内完成,这里所说的完成,是指达成可以立即执行和落实的解决办法。
为了打消一些人由于以往的决议长期未被执行而产生的疑虑,阿巴斯强调指出,安纳波利斯和会是重启谈判的宣言书,其和谈原则基础是"以土地换和平"、布什总统提出的"路线图计划"和"阿拉伯和平倡议",并在国际社会的广泛主导和参与之下进行。因此,他对这一"新的机遇充满希望和信心"。
据悉,突尼斯总统本阿里今天下午会见了阿巴斯,后者向本阿里通报了安纳波利斯和会的情况。阿巴斯将与常驻突尼斯的巴解政治部主任卡杜米等巴高官举行会议,通报有关和会的情况,研讨巴在新形势下的内外政策。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阿巴斯还介绍说,我们已开始"认真、艰难的"政治谈判,目标是在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国土上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为此,已同时就包括耶路撒冷永久地位、难民、定居点、边界、安全和水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谈判,而这些问题都应在明年之内完成,这里所说的完成,是指达成可以立即执行和落实的解决办法。

●美国人打算玩"政治期货"

这是什么意思?显然,一句"这些问题都应在明年之内完成"已经非常清楚地说明了问题,那就是美国人打算玩"政治期货"、且"交割期"至少是一年!

我们知道,26日那天,在中东方向,针对中东和会,布什曾经专门发表了一份声明,说什么"希望27日召开的新一轮中东和平会议能达到3项目标",即:再启中东和平谈判进程;给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提供一个再次致力于和平"路线图"的机会;动员国际社会支持创建一个民主的巴勒斯坦国。

●作为"会议组织者",华盛顿的"司马昭之心是路人皆知"!

就如我们之前多次强调的,尽管这份"中东和会"被布什用所谓的三大目标精心"包装"成"巴以和平问题",但是,其"剑指"伊核问题的心机可谓是"司马昭之心",其欲从欧盟、阿盟手中拿到"支持大规模制裁伊朗方案"、并顺势孤立、封锁伊朗之企图可谓"路人皆知"!

●美国决策层的手法与借"911"扯起"反恐"大旗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尽管如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决策层的手法虽然老套,却也非常实用,总体上看,与借"911"扯起"反恐"大旗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处:仅就声明的"字面"而言,布什先生想营造出一个"有必要全力为中东谋和平"的"诚恳态度",这就有如企图"比照911反恐大旗"的尺寸,强行扯起一面妙用无限的"和平大旗"。

●"会议组织者"自然就敢做出这样的判断

冲着惧怕中东大乱的阿盟与欧盟,腰里别着胡萝卜与大棒的"会议组织者",经过一番"即打且拉"的"造势活动",并努力营造出这一"美国渴求巴以和平"的姿态后,站在"会议组织者"的立场上,她自然就敢做出这样的判断,即:任何一个"希望"中东和平的人(不论是真心、还是假意;不论是嘴巴上的、还是行动上的;也不论是出于道义、还是出于私利;更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还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只要接到我的"请柬",恐怕就不能够拒绝!不为别的,只因为"和平"是人类的神圣目标、绝对不容亵渎!同时,由于"请柬"上赫然还写着"中东和会",换而言之,就是"中东和平谈判会议",因此,对那些"向来坚持和平谈判解决重大国际问题"的大国而言,恐怕也都"不好意思张口"拒绝!

●仅从"中东和会""如期召开"的层面去看问题,美国人的外交手腕也是非常了得的!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不难明白,尽管我们始终在强调这么一个观点,即:只要美国无法迫使"以色列人"、或者"犹太教"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东耶路撒冷宗教圣地主权归属问题上做出实质性、却绝对痛苦的让步,那么,不论美国的两个中东代言人(阿巴斯政权与以色列政府)之间是如何地"彼此鞠躬",达成何种协议,中东和会都"必然失败",但时事评论员们"从来就没有一个人敢说"中东和会"开不成"的!

事实上,在以色列拒绝将戈兰高地纳入"和谈"议程的情况下,华盛顿就凭借一杆"和平"大旗,外加"库尔德国的可能性",就成功迫使地位特殊、意在与埃及保持距离、通过为阿拉伯共同利益"呐喊"的方式,已经以"阿拉伯联盟领导人"自居的沙特阿拉伯最终被迫与会;之后,再通过"阿拉伯联盟"的手、成功迫使以戈兰高地为由一直不愿意参加"和会"的叙利亚最终"如期与会",尽管叙利亚以"副外长出席"的"特殊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仅从"形式"上看,在某种程度上讲,华盛顿"似乎"达成了"孤立伊朗"的初步目标。因此,仅从"中东和会""如期召开"的层面去看问题,美国人的外交手腕也是非常了得的!
但是,我们也想指出的是,从"会议进程"来看,华盛顿为这个"非常了得"的外交手腕也立刻落了个"现世报",这一点稍后再做展开!

●哈马斯"怒吼""不准做出任何让步"的背后

值得注意的是,11月26日,就在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加沙发起的一场"反中东和会会议"的公开活动,并"吼"了一句"巴谈判小组不准做出任何让步"。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哈马斯的"怒吼"恐怕源于沙特阿拉伯与叙利亚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被迫与会"所积聚的"愤怒"。值得强调的是,对早就宣布"不与哈马斯对话"的阿巴斯而言,如果哈马斯的"怒吼"仅代表哈马斯的话,他根本就不会当回事,可问题就在于哈马斯的"怒吼"不仅起作用了,而且起到了"立杆见影"的作用。
显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特别是在伊核问题可能随时危机化,而与伊核问题直接相关的巴基斯坦一役也"暂告一段落"的情况下,"这种愤怒"是需要发泄的、也有条件发泄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有必要搞清楚的两个关键问题就是:
首先,在"巴以谈判双方之间(也就是美国、以色列‘共同支持'的阿巴斯与以色列之间)竟然也无法达成共识"的背后,实际上就是阿拉伯联盟与以色列之间无法达成共识;

●"阿拉伯联盟与以色列之间长时间无法达成共识"的影响将是"非常微妙"的

其次,对华盛顿而言,"巴以"或者"阿盟与以色列之间"暂时达不成共识问题还没有什么,如果"长时间内"无法达成共识的话,影响将是"非常微妙"的:
在我们看来,这必然导致"并不关心"阿拉伯国家利益、但"因为"一心想"全面重返中东"而"必须在意"阿拉伯国家意见的欧盟,其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与美国之间即"无法"、也"不敢"达成共识,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的;就算是欧盟在内心深处"更加同情"以色列也是这样,就算是欧盟"内心深处"完全同意美国人的"是时候重启中东路线图"之观点也是一样!

另外,如果以"全面重返中东"与"美国分享中东话语权"为政治目的的"欧盟中东和平政策"也保持沉默的话、那么,这必然导致"因种种原因"无法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参与决策的"中俄"有机会发挥更加重大的影响力,因为"讨不到说法"且力量不足以为自己争取"合理权利"的阿拉伯联盟,或者某些个阿拉伯国家,必然借重中国、或者俄罗斯、甚至"上合"的力量,以抗衡"美以"、或者"北约"的压力,并"巧妙地"逼迫在中东问题上有"重大经济目的"的"欧盟中东和平政策" 提前说话。

在进一步展开讨论之前,我们再来阅读一组"非常重要"的资料。

资料:杨洁篪会见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与巴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

  【东方档字NO.200711290407】据中国外交部网站29日消息: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会见了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
  杨洁篪说,今年是中以建交15周年。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教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快速发展。中方将与以方共同努力,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强政治对话,扩大双边贸易,深化农业、高科技、创业投资、卫生等领域合作,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
  关于中东问题,杨洁篪表示,此次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以巴谈判进入新的阶段。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尊重历史,考虑现实,面向未来,兼顾彼此,加快最终地位谈判,妥善解决以巴问题。同时,希望以叙、以黎两线能尽早复谈,以早日实现中东问题的全面解决。中方希望并相信以方能够表现出智慧和勇气。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以阿双方的朋友,中方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促和努力,为推动中东地区实现全面、公正、持久的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
  奥尔默特表示,以中之间有着传统的友谊,两国建交以来关系发展良好,以重视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开展各层次的交往,密切互利合作,预祝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
  奥尔默特就中东问题和平会议表示,会议的召开富有意义,以将加强与巴勒斯坦的联系,推动和平进程向前发展。以重视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作用,愿加强与中方的沟通与协调。

杨洁篪会见巴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

【东方档字NO.200711280316】据中国外交部网站28日消息: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市出席中东问题国际会议期间会见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
  杨洁篪在会见时说,中巴之间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中方十分同情巴人民所面临的困难,真诚支持巴人民正义事业,将继续为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于中东问题,杨洁篪表示,此次中东问题国际会议是继马德里和会后又一次重要的会议,有助于巩固巴以和平力量,凝聚国际共识,推进和谈进程。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是巴勒斯坦人民的正当诉求;实现巴以"两个国家"和平共处,是中东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中方赞赏巴方为重启巴以和谈所作的重要努力,支持巴以双方就包括耶路撒冷、边界、难民等在内的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希望谈判尽早取得实质性成果。中方将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落实有关后续行动,推动中东问题早日得到妥善解决。
  阿巴斯表示,巴方感谢中国长期以来给予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的支持及帮助。阿巴斯说,此次会议十分重要,就启动和平谈判解决巴以问题达成共识。下一步要抓紧将此次会议共识转化为具体成果。巴方愿与以方进行认真、严肃的谈判,希望国际社会发挥公正、建设性作用,并继续向巴方提供经济支持。阿巴斯强调,巴方重视中方在中东问题上发挥的公正和积极作用,愿与中方就中东和平进程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
  杨洁篪还与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进行了交谈,对以方为启动中东和平谈判进程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
  杨洁篪27日还会见了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双方就中德关系中的若干问题及国际和地区形势交换了意见。

杨洁篪:中国重视中东问题安纳波利斯会议

  【东方档字NO.200711280119】据中国外交部网站28日消息:出席中东问题安纳波利斯会议的中国外长杨洁篪对中国媒体表示,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安纳波利斯会议,认为这次会议是国际社会推动解决巴以问题的重大努力。
  杨洁篪说,中方欢迎当天上午发表的关于谈判解决巴以问题的共同谅解文件,认为在会上各方的发言都非常重要。巴以两国领导人都表示要致力于巴以最终地位的谈判以尽早达成和平协议,通过谈判实现巴勒斯坦建国,妥善解决最终地位问题,这不仅符合巴勒斯坦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是实现巴以"两个国家"和阿以和平共处的重要保障。
  他强调,中方支持有关各方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以及"路线图"计划和其他有关各种重要决议、协议的基础上,推进中东和谈进程。中方认为现在是个契机,必须紧紧抓住。
  他说,中国政府同中东国家普遍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建立全面、持久的中东和平,中国将继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同国际社会一起促进巴以问题的解决,推动中东和平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当天早些时候,杨洁篪在安纳波利斯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了中国政府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


【时事点评】值得强调的是,"上述资料"并非媒体的新闻稿,而中国外交部网站的"官方文件",之所以如此强调,是想让读者明白,资料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三思之后"之后的"结果"。

●中国对所谓"中东和会"的持一种"超然态度"

请大家注意中国外长杨洁篪对中国媒体讲的几段话,原文分别如下:
第一,杨外长表示: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安纳波利斯会议,认为这次会议是国际社会推动解决巴以问题的重大努力;
第二,杨外长认为:中国政府同中东国家普遍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建立全面、持久的中东和平,中国将继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第三,杨外长强调:中方支持有关各方在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以及"路线图"计划和其他有关各种重要决议、协议的基础上,推进中东和谈进程。中方认为现在是个契机,必须紧紧抓住。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杨外长的上述讲话"全面地"端出了中国对所谓"中东和会"的超然态度: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只要符合"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标准,中国就"丝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其一,作为"向来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负责任大国,对美国人精心组织的这次"和平谈判",不论其目的是否单纯,仅就"形式"而言,只要符合 "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标准,换而言之,只要有利于建设一个"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国就"丝毫不会吝啬"自己的掌声!

显然,这应该是中国外长杨洁篪第一段讲话的用意。


●巴以和谈"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必须符合三条

其二,所谓"和平谈判",无非是指利益冲突双方、甚至是多方"基于各自利益"达成妥协的一个"过程",也是"基于实际情况"试图找到"全面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努力"。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既然是为了达成"妥协"、当然就需要双方各自让步;既然是个"过程"当然就需要一定时间,这都可以理解。
但"让步"是双方的,"时间"并非是无限期的,因此,与会各方、特别是"会议组织方"有必要敦促"和谈双方"尽快拿出一个"全面解决问题之可行性方案";

还有,重要的是,"努力"是需要一个"过程",但"努力"也必须见到"结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而"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必须符合三条,那就是:
一:"方案"是否全面、公正;
二:"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三:"方案"是否附带有明确的时间表;


●在华盛顿"时不我待"的压力下,不排除"以色列愿意做出痛苦让步"的可能性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一再强调,华盛顿殚精竭虑地搞这么个中东和会,其着眼点完全在于:通过"伊核六方会谈框架"继续阻止伊核进程的同时、企图通过对伊朗进行"实质性地制裁"这一手段、长期孤立伊朗,要么迫使伊朗政府屈服,要么激化伊朗社会矛盾,并在这一过程中将"美伊伊拉克问题双边谈判""实质化",从而最终迫使伊朗停止在伊拉克的反美活动,并为最终解决伊拉克问题、伊朗问题、甚至整个中东问题创造时间与空间。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目前形势下,对真正致力中东持久和平的"方方面面"而言,中东和会也好、巴以和谈也罢,是否能达成协议、协议是否公正、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等,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最关键的。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在我们看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华盛顿"时不我待"的压力下,不排除"以色列愿意做出痛苦让步"的可能性,以满足"前面的两个"评判标准。


●华盛顿"整套计划"和"罩门"之所在

但是,在我们看来,在"国际社会"对"可能产生的"那份"公正、可操作性协议"进行背书之前,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要看清楚一件事,即:它是否附加一个"明确、合理的时间表"。

我们认为,在"美以"有意用一个"框架性结果"、用一份"期货合同"去糊弄国际社会的心态下,能否做到这一点显得最为关键。对此,首席评论员指出:这才是我们评判 "中东和会"或成或败的核心标准;这也是华盛顿围绕中东和会所展开的"这一整套计划"的"罩门"之所在;其实,这也是我们断定"中东和会"必将失败的依据,如果美国决策者不从根本上调整其中东政策的话。
显然,瞄着这个罩门,愿意主持公道、也有能力主持公道的"国际社会"自然有许多事情可做。

●中国不仅有能力、也有道义在"中东实现全面、持久和平"的过程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事实上,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杨外长代表中国政府讲的第二句话可以理解为:由于"中国政府同中东国家普遍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特别是由于"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建立全面、持久的中东和平",因此,中国不仅有能力、也有道义在"巴以和谈"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在我们看来,所谓"建设性的作用",将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尽管中国不是"中东四方成员国(美国、欧盟、俄罗斯、联合国)",但由于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与中东各方、包括谈判双方保持有良好的关系,因此,中国有意戴着"联合国的帽子"行使监督"过程"的权利。


●被"会议组织者"刻意排除在外的伊朗及哈马斯组织,其身上都可以不断地"挖掘出""大多数"中东国家的核心利益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由于伊朗、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被"会议组织者"刻意排除在外,而不论是从伊朗身上、还是在哈马斯组织的身上,除了"已经发现的"之外、还可以不断地"挖掘出""大多数"中东国家、也就是阿盟的核心利益,而能否"最大限度平衡"中东各方核心利益才是能否最终达成一份"可操作性强"之 "全面、持久解决方案"的前提。
因此,尽管仍未成为"中东四方小组正式成员",但自信将"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中国,显然有意戴着"联合国的帽子",以"公正"为准绳,以"全面"为依据,随时行使"评判""努力结果"的权利。


●"中俄"就应承担起自己的大国责任,代表"国际社会"迫使"美以"缴纳"足够的保证金"

显然,仅就"巴以和平方案"而言,如果没有一份"时间表"进行时间限制,那么,不论方案是否全面、是否公正、也不论其"可操作性"是多么地强,本质上都是"期货"。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华盛顿逼迫以色列"做出痛苦让步"的条件是只交出一份"期货合同"的话,如果阿拉伯联盟基于种种原因也接受一份"期货合同" 的话(这是很可能的),那么,"中俄"就应承担起自己的大国责任,代表"国际社会"迫使"美以"缴纳"足够的保证金"、也就是附加一份"明确、合理的时间表"!

●北京的这份"自信"与"权利"相当部分来自"伊核"这份资产的"溢价"

值得强调的是,北京的这份"自信"与"权利"相当部分来自那份"伊核"资产的"溢价";就在"中东和会"正式召开之前,尽管美国进行了一番精心的"会前准备",用"库尔德国"空投计划逼迫欧盟、阿盟同意用"科索沃合作"、"巴以和平"去交换"伊拉克合作","伊核合作"、"阿富汗合作",并将"伊核问题"、"阿富汗问题"旁边的巴基斯坦局势白热化,但在俄罗斯、伊朗、南美国家的配合下,中国通过东海大规模军事演习、以及"拒绝小鹰号访港"所发出的"中美战略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之战略信号的警告下,不论是伊核问题可能随时"朝核化",还是德国、甚至整个欧盟在伊核问题上、甚至中东问题上的战略地位可能 "日本化"、也就是象日本那样在朝核问题、东北亚安全问题上"被边缘化"等等后果,都成了欧盟、德国必须考虑的问题。

随着巴基斯坦局势的演化,"伊核"这份资产不仅没有贬值反而略有升值

因此,尽管欧盟核心国家--德国,出于"种种目的"一度出面与美国遥相呼应,但也出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敢"公开插手巴基斯坦事务,也没敢在阿富汗政策上轻举妄动,结果一场博弈下来,中国手上的那份"伊核资产"不仅因巴基斯坦局势大体稳定并没有快速"贬值",不仅如此,反因那张在伊朗、巴基斯坦、朝鲜之间 "传来传去"的"原子弹设计蓝图",以及伊朗抢在中东和会之前宣布"已开始为位于该国中部的阿拉克重水反应堆自行生产核燃料芯块(与美国紧盯的铀浓缩项目类似,该反应堆生产的钚元素也可以作为研发核武器的原料)"等一系列因素,在"伊核危机可能失控"的推动下还略有"升值",这一点,恐怕令"那位"在会前 "精心"进行了一系列"会前准备"的"会议组织者"始料不及。

●我们也就看到了这样一组镜头


之后,我们也就发现:临到开会之前,获得美国、以色列全面支持、却被哈马斯组织武装赶出加沙的法塔赫组织代表、曾经专门到北京一游;被美国刻意排除在中东和会之外的哈马斯组织更是公开警告法塔赫"不得做任何让步",结果就是:原本计划开"三天"的"巴以和谈"因某种原因被压缩为"一天";再之后,在仅为"一天"的会期期间,我们也就看到了这样一组镜头:
第一,据了解,在临近开幕前最后一分钟,布什被其"外交家庭教师"(赖斯)告之:没有"巴以就会议议程达成共识"之类的"重大利好消息"可以加进"开幕词"。
第二,在"第一个镜头"的无奈下,两手空空的美国行政系统的头号人物(布什)宣布:"开幕"!于是乎,国际社会对"中东和会"的第一印象就是:几十个国家、组织的代表在电视画面上"正襟危坐"地来了个"集体照"!

第三,在距离几十个国家、组织的代表"坐在一起"、拍完"集体照"仅几个小时的时间后,在"巴以双方"仍然"无法共识"的情况下,同样两手空空的美国外交部门的头号人物(赖斯)就匆忙宣布"闭会"。

第四,会后,立刻就有消息说,美国总统对以色列总理"有话要说"。我们知道,在精心准备这次会议的过程中,不论是布什、还是赖斯,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语气、一遍遍地重复过一个立场,那就是"以色列必须做出痛苦的让步"!显然,"无法"令阿盟满意、从而"也就无法"令欧盟满意、更加无法令俄罗斯、联合国(中国)满意的布什,在两手空空之余,想对奥尔墨特说的话大概仍然是那些让奥尔墨特"感到特别痛苦"的话。


●美国精心准备的大型国际会议、结果开成了一场"嘉年华"

至于这场"美以盟友"间的"有话要说"是持续几天、还是持续几个月?我们就无从得知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到此为止,整个过程给人的印象可谓 "非常深刻":这哪像是个解决重大国际问题的大型国际会议,完全是个外交"派对";也许"派对"都说不上,因为"派对"好歹可以先弄个"主题"、再拟个 "程序",因此,在我们看来,恐怕用毫无章法的"嘉年华"来形容似乎更为贴切!

因此,如果从"会议进程"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目睹这场被华盛顿决策者寄予厚望的"中东和平大型国际会议",最终却开成了一场"会前没有明确共识、会后没有明确结果"、且"时间被大幅压缩"的"嘉年华",东方评论员也只能说一句:美国人的"外交手腕"的确"非常了得"!如果考虑到"和谈双方"亲美色彩之浓厚正处在"历史高位"之事实,我们更是得补上一句:美国手中那份"向来无人能出其右的"、"向来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巴以和平话语权"也"不过如此"!在美国"急需以色列帮忙"的紧要关头,这个"不过如此"只能再次证明这么一点:对华盛顿决策者而言,"企划"能力非常出色是一回事,但"执行"能力是否跟得上则是另一回事!一句话,美国的"相对实力"已经完全不敷其战略之需。事实上,在这一点上,最近的一次证实、就是在巴基斯坦一役中完成的。


●不要"和平"、不要"和谈"的帽子,谁都不愿意戴、也不会戴

另外,"方方面面"是怀揣着"种种考虑"来参加这场"嘉年华"的:不论是"不要和平"、特别是"不要中东和平"的大帽子;还是不要"和谈",特别是"不要中东和平谈判"的大帽子,对身处中东一线的阿拉伯国家、真心渴求中东持久和平的伊斯兰社会也好,对那些"真心"致力于实现"中东长久和平"、以此为策略全面阻击"会议组织者"独霸中东之战略企图,从而视中东全面、持久和平为自己核心利益的"大国们"也罢,都是即不愿意戴、也不会去戴的!

这一点,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叙利亚"最终与会"的问题上特别能说明问题。


●美国人为了逼叙利亚"出场",是花了点心思的!

我们知道,美国人为了逼叙利亚"出场",从而让国际社会、让伊朗国内各种政治势力都看看"伊朗是多么地孤立"是花了点心思的:一方面,"美以"都放出以色列愿意与叙利亚谈对"叙以"国家安全、经济民生(有个水资源问题在里面)都至关重要的戈兰高地问题,但就是不将其正式放进此次"中东和会"的议程,显然, "美以"的态度已经非常清楚了,那就是:如果叙利亚与会、从而表现出一种"可能"与伊朗、哈马斯组织保持一定的距离的态度,那么这件事情可以"慢慢谈";

另一方面,在营造出"如果无路可走的话,美国将被迫实行肢解伊拉克、并空投库尔德国计划"的"仿真气氛"之后,以逊尼派为主的阿拉伯联盟面临的现实威胁将是两个,中东将出现两个变量:一个是可能成为美国另一枚中东钢钉的"新成立的库尔德人国",一个是"可能令伊朗势力迅速壮大、让什叶派联成一片的什叶派国"。
值得强调的是,这两个变量对欧盟的中东利益也是个威胁。

●以地位非常特殊的沙特阿拉伯最终同意与会为标志,阿拉伯联盟"等同于公开接受了"美国的"这份威胁"

显然,这种局面一旦成为现实,也就意味着被逼无奈的华盛顿决定"以另一种模式"保持其中东主导权,即最终迫使以逊尼派为主的阿拉伯联盟"请求"美国留下来保持中东的稳定、以遏制伊朗、什叶派的扩张;也会最终迫使欧盟"请求"美国人留在中东以保持中东的稳定,并遏制有地理之便的中国、俄罗斯借伊朗这个支点、在中东、中亚、南亚、甚至东欧扩大其影响力。

非常清楚,以地位非常特殊的沙特阿拉伯最终同意与会为标志,阿拉伯联盟"等同于公开接受了"美国的"这份威胁",目前必须与阿盟保持一致的欧盟也"等同于默认"了"这份威胁"。

●一个核心问题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样,一个核心问题也就提前暴露出来了,即:不论是阿盟现在选择"提前接受威胁"、从而给与"中欧俄"全球斗法的美国一条路走,还是选择将来"被迫请求"美国留在中东,以遏制伊朗、什叶派的扩张,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核心问题必须彻底解决,否则,尽管都以逊尼派为主、但却由众多国家组成的阿拉伯联盟、在"具体国家之具体核心利益"的"强大张力"下,必然走向崩溃。

●阿拉伯联盟也露了一小手,经哈马斯将球踢给了"美以"

如此一来,"等同于接受了"美国"那份威胁"的阿拉伯联盟、在沙特阿拉伯的率领下,在成员国同意"集体与会"之后,也露了一小手,即经"哈马斯怒吼‘不能做任何让步'"这只"硬脚",将球踢给了"美以"。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球"的背面等同于贴有这样的两张标签:

一,为了保持阿拉伯联盟的团结,并推动中东和会的进展,阿拉伯联盟内部问题已经解决,"阿拉伯人"说服了"叙利亚人",叙利亚已经做出让步,同意与会中东和会,同意日后再谈其"具体核心国家利益"--戈兰高地的问题;
二,同样是为了保持阿拉伯联盟的团结,并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进展,现在就看"美以"同盟了,就看"美国人"能否说服"以色列人"了,就看正与美国打造民主联盟、以遏制"凭借伊核问题在中东、中亚区域大玩乾坤大挪移"之"中俄"的"欧洲人"、能否说服"美国人"去逼迫"以色列人"做最终的让步了。
显然,如果以色列在"对凝集阿拉伯社会向心力至关重要"的圣城问题、巴勒斯坦难民回归问题上不做实质性让步,那么,"阿拉伯联盟"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早觅他途。因此,这个"球""美以"就留下自己踢好了,不必再回传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之后,以色列人也踢了一只球。

  

媒体称俄在以叙之间扮演调解人角色

【综合消息】据以色列《国土报》30日报道说,为使以色列和叙利亚重新进行和谈,俄罗斯在扮演调解人的角色,而且提出了解决叙利亚最关心的问题--戈兰高地的方案。
《国土报》说,"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俄罗斯正在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进行积极的斡旋,并提出了解决戈兰高地的具体方案;在过去的几个星期,俄罗斯副外长斯尔塔诺夫曾两次访问叙利亚,并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进行了会谈;另外,俄罗斯还几次向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和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转交叙利亚方面信函。"报道评论说,"此前,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曾对莫斯科进行了短暂访问,还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会谈,这与斯尔塔诺夫访问叙利亚有直接关系。"《国土报》披露说, "俄罗斯已经起草了一个解决戈兰高地的具体方案,即戈兰高地的主权属于叙利亚,但长期租给以色列。"/


对于以色列媒体的上述报道,叙利亚坚决予以否认。叙利亚消息人士表示,俄罗斯副外长斯尔塔诺夫访问叙利亚期间没有与叙领导人提出过关于解决戈兰高地的具体方案。斯尔塔诺夫与叙利亚领导人会谈主要有三个,一是如何使黎巴嫩摆脱目前的政治危机,二是劝说叙利亚派团参加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召开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三是在莫斯科召开类似安纳波利斯那样的会议,以启动以叙和以黎和谈。
《中东报》今天也报道说,"近来,俄罗斯和美国都主张应努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并尽快使以巴和谈取得实质性成果,同时两国也同意在2008年初在莫斯科召开新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为此,在过去几个星期,俄罗斯一直在做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工作。而且在过去三个月内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多次交换信件。"报道还指出,"在俄罗斯之前,土耳其和德国就一直在以叙之间进行斡旋。"据《中东报》,本月28日,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曾发表谈话说,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在"地下"的交往比"地上"要多,但目前以叙进行和谈还不是时候,因为还不具备和谈条件和环境。

【时事点评】前面说了,在华盛顿"时不我待"的压力下,不排除"以色列愿意做出痛苦让步"的可能性,以满足"公正、全面、可操作性"的评判标准;

●以色列抛出这份消息的"第一目的"、恐怕就是想为自己减压

显然,以色列抛出这份消息的"第一目的"、恐怕就是想为自己减压。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针对俄罗斯提供的、以色列愿意承认、叙利亚拼命否认的"俄版解决戈兰高地之具体方案",即"戈兰高地的主权属于叙利亚,但长期租给以色列",我们不想多说什么,只能说这是个"有创意的想法"。

我们有意多说几句的是,附带在"俄版"中的核心要义、其实是叙利亚捅出来的另一则消息,即:莫斯科也想召开类似安纳波利斯那样的会议,据说是为了"启动以叙和以黎和谈"。

据此类推,欧盟是否也打算举行一个"类似安纳波利斯那样的会议"、去启动"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和谈"、"或者伊拉克与土耳其之间的和谈",更或者北京也打算举行一个"类似安纳波利斯那样的会议"、去"启动伊朗与阿富汗之间的和谈"、或者"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和谈"呢?说不定德国也打算弄一个"类似安纳波利斯那样的会议"去启动"什么与什么的和谈"呢!
举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此风兴起,那么,美国人向以自傲的"中东主导权"、其脸面何在?
值得强调的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有话要说"的布什、现在正与奥尔墨特"踢""对手球"呢!

请大家再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据《中东报》,本月28日,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曾发表谈话说,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在"地下"的交往比"地上"要多,但目前以叙进行和谈还不是时候,因为还不具备和谈条件和环境。
非常清楚,以色列总统佩雷斯一方面强调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在"地下"的交往比"地上"要多,另一方面又声称"目前以叙进行和谈还不是时候,因为还不具备和谈条件和环境",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几句话恐怕是说给布什听的,意思恐怕是在说"如果美国继续逼迫以色列做出痛苦的让步",那么"叙以和谈的时间就到了,和谈的环境也就好了",不仅如此,"解决方案(俄版)"、"会议地点"(俄罗斯境内的某个类似安纳波利斯的地方)都已经备妥,由于叙利亚"尽管没有承认、但也没有否决这种方案",因此,一旦会议启动、也许就随时可以签字了。

显然,以色列的这一球也踢中了华盛顿的"罩门",华盛顿必须做出决定。不难想像,"有话要说"的布什、现在正与奥尔墨特"踢""对手球"呢!

●我们的一个"初步看法":要强行要求"美以"缴纳"保证金"
尽管以色列人通过这种方式对华盛顿表达了自己的强烈不满,但我们仍然认为,在华盛顿的压力下,不排除"以色列愿意做出痛苦让步"的可能性。
前面也说了,在"国际社会"对"可能产生的"那份"可能公正、也可能全面,还不缺少可操作性的协议"进行背书之前,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要看清楚它是否附加有一个"明确、合理的时间表"。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阿拉伯联盟与欧盟一样,"统一发声"不容易,因此,阿拉伯联盟借哈马斯这只脚踢给"美以"的那只"球",至多只能解决"公正、全面、可操作性"的问题,至于如何为它附加一个"明确、合理的时间表"的问题,恐怕就得有意全面介入中东和平进程、且被阿拉伯国家寄予厚望的"中俄"多费心了。
我们的"初步看法"是,既然美国搞的这个东西是个"政治期货",根本无意于什么在中东实现"公正、全面、持久"和平,其目的只是借此孤立伊朗、并从阿盟、欧盟手中拿到对"美国大规模制裁伊朗方案"的背书,从而将伊朗问题"伊拉克化",那么,"中俄"就应该拽着实力不足、立场尴尬、却又想几面得利的欧盟,在为阿拉伯国家主持公道的名义下,瞄着"美以"可能大搞"拖"字诀,在"时间表"的问题上钻空子的苗头,揪着美国一再强调的"只要伊朗暂停浓缩铀项目、美国就愿意立刻展开美伊双边会谈、实现美伊关系正常化"的"话头",强行要求"美以"先行缴纳"保证金",即将"巴以和平方案"及其"时间表"与"伊朗暂停浓缩铀进程"进行一一挂钩、并进行全面量化,从而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两者之间直接挂钩、并相应量化,将球完全踢给"美以"。即可以激化"美以"、"欧美"、"阿盟与美国"之间的矛盾,又可以取得对伊朗非常警惕的阿盟对自己伊核政策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找到一个破解这个"美以"精心设计、完全针对伊朗的圈套;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踢出的那脚球,尽管让华盛顿难堪,但换个角度看,又何尝不令伊朗担忧呢?一旦叙利亚与以色列之间的恩怨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叙以"之间实现和平,那么,伊朗被孤立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因此,两者之间直接挂钩、并相应量化,即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伊朗的利益(阻止美国、欧盟、阿盟结成制裁伊朗的联盟),还可避免因单纯维护伊朗的合理要求,而与以色列做出实质性让步后、可能愿意接受"巴以和平协议"的阿盟起冲突,从而令美国、欧盟渔利,不仅如此,这也许还可以成为中国、俄罗斯"直接决策"中东和平进程的另一种途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国也好、俄罗斯也罢,在自己境内找个"类似安纳波利斯"、举行一个"什么与什么的和会"当然是个"直接介入"中东和平进程的办法,而用"伊朗浓缩铀进程"去量化"巴以和谈进程"当然也是个值得考虑的办法。
最为重要的是,一旦"中俄"全面介入中东和平进程,如果由中国,或者俄罗斯、或者"中俄"参与下的"国际公司"来向伊朗提供浓缩铀的话,那么,整个事情又回到了"伊朗可以进行民用核计划,但需从"境外"取得核原料,也不会影响伊朗"核武潜力"的最佳模式。
在这里,我们想强调一点,这只是我们的"初步看法",我们将进一步进行评估,一有结果,将向大家提供全面的评估报告。

专门吹水 2007-12-3 15:39

“巴基斯坦”?文章中说的都是“巴勒斯坦”啊。楼主是不是搞错了?

zhanglei0915 2007-12-3 16:10

中东问题历史情况复杂,由于中国在历史上对中东问题没有和巴以双方有积怨。
我们可以在国力提升的情况下进行外交斡旋,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而由于美国的偏袒政策使阿方对美国没有好感,只能使美国形象受损。

wspc 2007-12-3 21:43

国际关系是相当复杂的,没有相当的政治智慧是要吃亏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美经巴勒斯坦一役后,中国方面更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