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ldj 2007-12-22 11:17
金台随感:懂得崇尚英雄
民族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没有脊梁的民族。重兵压境,外敌入侵,就会不堪一击,很快被奴役,被灭亡。产生英雄而不懂得崇尚英雄的民族,也等同于脊梁萎缩,终究会萎靡不振。遭遇外患,面对强权,同样直不起腰杆。
中华民族是需要英雄的民族,也是能够产生英雄的民族。八年抗战,产生了千千万万的民族英雄。他们熔铸成中华长城的铜墙铁壁,让侵略者碰得头破血流,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抗日英雄,许许多多牺牲在日寇屠刀下,幸存者也大多作古,活到今天的都进入暮年。我们是后一代人或后几代人。作为其事业的继承者,如今的重要责任,是要记住那段悲壮的历史,记住为此献身的抗日英雄。中华民族是产生英雄而又懂得崇尚英雄的民族,要做头脑清醒的民族优秀子孙。
我的这点感慨,是因近日回到保定,重访抗日战场,缅怀抗日英雄,而积之于胸的。我在保定工作七年,厚爱这方山水,崇尚斯地民众。这次重访,关注抗日的战事和英雄,更加深了这种厚爱和崇尚。
保定热土两万多平方公里,抗战八年,处处烽火不熄。阜平县是晋察冀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心。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创建后,司令员聂荣臻在这里领导了晋察冀边区抗日战争的全过程。阜平县当时仅有九万人口,却有二万多人参加抗战,五千多人壮烈牺牲。太行山与冀中平原的交汇处,不断展开拉锯战,环境十分艰险,斗争极为残酷,成为敌后抗战最激烈的地带。狼牙山五壮士、冉庄地道战、白洋淀雁翎队、冀中敌后武工队等,威震敌胆,享誉全国。国际友人白求恩、柯棣华,都曾在这里战斗,直至牺牲。公元前228年,荆轲为抗拒强泰对弱燕的侵犯,站在这里的易水河畔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后人盛赞:“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抗日期间,此地确实英雄辈出。
在这块热土上产生的抗日故事和英雄人物,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源泉,产生过一大批优秀作品。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诸如《白洋淀纪事》《野火春风斗古城》《新儿女英雄传》《敌后武工队》《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雁翎队》《小兵张嘎》等。有的作品成了文学史上的红色经典,其英雄人物成了文学人物画廊中的艺术典型,如今又被改编成电视剧,不断在电视上热播。说来也有点遗憾,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读到一篇新登出的奇文,说红色经典并不存在,作家们塑造红色英雄浪费了感情。这让人惊讶。别的不说,面对抗日英雄以及诸多优秀作品,怎么能闭上眼睛就不承认呢?面对英雄而不懂得崇尚英雄,是一种悲哀的心态啊。
这次回到保定,特意去了狼牙山。当年,在五壮士跳崖的棋盘坨上,曾发生过戏剧化的一幕。追上山顶的日军,目睹这惊心动魄的壮举,不禁肃然起敬。随着指挥官的口令,他们整齐地排成几列,恭恭敬敬地三鞠躬。这情景,被棋盘坨道观的老道长看得真切。可是解放后,道长之言,不仅不认作是实话,还不让再讲。其实,这不难理解。任何军队,任何民族,都崇尚英雄,崇尚战斗精神,崇尚不怕死的大无畏气概。五壮士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日军也为之惊愕,为之震撼,而对他们肃然起敬。为民族救亡如此壮烈牺牲的英雄,我们只能深深地崇敬。若有丝毫不恭不敬的言行,也会愧为炎黄子孙。
让敌人也为之震撼的抗日英雄,是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的战斗意志,抗拒侵略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永不屈服的崇高人格,是八路军壮士战斗作风的夺目光辉,是人民军队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是先烈先贤具有的气节和气质。民族英雄岳飞有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句话很质朴,却是经典。一个民族,这种精神代代传承,这类精英层出不穷,这个民族就永远不可战胜。反之,打仗的怕死,当官的爱钱,这个民族必然败落,终归消亡,别的说得再多再好也不管用。
能不断产生英雄的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懂得崇尚英雄的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抗日英雄的光辉形象,抗日救亡的战斗精神,应该鲜明而强烈地注入中华子孙的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