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服务器迁移已顺利完成! 网址全面启用 https

服务器2号 服务器3号 服务器5号

申请VIP无广告,支付宝,微信,USDT!
在线客服请尝试以下不同链接如果进不了的话在线客服(1) (2) (3) (4) (5) (6)
(7) (8) (9) 实时开通

查看完整版本: 《集结号》观后感:兼谈一些道具小瑕疵

sameasbbs 2007-12-27 06:10

《集结号》观后感:兼谈一些道具小瑕疵

制作粗糙的烂片,懒的给它的道具挑错,那是件痛苦的事。给人良好感觉的战争片,给它的道具挑错则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情。比如《大兵》、《兄弟连》这样的。《集结号》也是如此。

    《大兵》在战争片特效上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已经将近10年了。这10年来,我想大多数中国军事影片爱好者都在企盼一部向大兵特效水平看齐的讲我们自己国家和军队故事的战争片。但我们一次次失望。终于《集结号》的出现,满足了大家的心愿。这两年因为有争议的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战争片成了美国电影的票房毒药。而被国产粗制滥造战争片彻底败坏了胃口的我们,在一片怀疑中,却欣喜的看到了这些年来最好的国产战争片的到来。(《鬼子来了》无疑也是1990年代后最好的战争电影之一,但它却缺乏对战斗的描写)

    昨天晚上看了《集结号》,千言万语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作为一个中国战争片爱好者,看到这样的电影,感觉值!

   影片上映前,看过预告片后,冲着特技效果就看好该片。我这样的军事爱好者眼中的战争电影,无论你思想境界多高,艺术性多好,电影语言多前卫,对不起,我看电影是自己爱好来决定的,并不爱看那些文艺片的唧唧歪歪。

   《大兵》后,观众已经不愿在看用前《大兵》时代的手段来表现战斗的那些虚假的战争片。就好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第一人称射击游戏里,《三角洲特种部队》是一款经典游戏。但如今的这个《使命召唤4》的时代里,你推出的游戏,画面和人物造型还是《三角洲I》的水平,游戏制作者却无耻的大喊,我们没钱,经费不足,只能制作这种游戏,你们将就点吧!给我***钱,我也给你一个COD4。没钱做特效,没钱做道具,没钱请军事顾问,就别拍战斗的戏来恶心观众。别以为找几个现役PLA就是军事顾问了,就能糊弄观众了。现役PLA就懂60年前的PLA吗?

     《预告片》出来后,当时网上已经是叫骂一片,一些垃圾影片看多了思维定势的人认为片中PLA戴钢盔围巾穿大皮鞋太洋气,太美国化,认为不真实;反韩的人看到剧照中有棒兵造型,又是韩国公司做特技,逢韩必反的非常来劲。道具党逮住PPS43冲锋枪大喊大叫。

     不可否认,影片制作的很精细很认真,较以前的国产战争片有里程碑式的进步,希望以后能保持这一优点。尽管出于美观的考虑,冯导似乎过于浪漫化的处理了国 民 党 军,事实上国 民 党 军远没有影片里穿的那么漂亮整齐。

     先挑点刺,个人认为,从道具看影片里的败笔有四个,一是朝鲜战争中出现M1938绑腿,二是羊毛围巾与手套,三是所谓法式反步兵雷,四是那支英77步枪。

    美军的绑腿是配合3/4半高棕色皮鞋(翻毛和光皮两种)使用,1944年后,随着M43双扣战斗靴的大量配发,绑腿已经逐步停止使用。45年后美国陆军已经鲜见绑腿。海军陆战队除外。陆战队认为登陆时出于防止海水灌进鞋子的考虑,坚持使用绑腿,仁川登陆时的照片就有表现。但韩战期间陆战队大量配发高腰皮靴,后期也停止使用绑腿。韩战中美陆军主要使用两种皮靴,M43双扣靴,M1950棕色全皮靴(类似二战时的伞兵靴,但有细微差别)但影片里那辆坦克的车长和搭车步兵却使用绑腿,显然不符合历史。

影片里出现的围巾和手套,那种OD绿色是战后的OD7绿色,偏绿,二战中使用,战后流入中国的是OD3绿,总体偏黄。新式绿色的围巾手套流入中国的可能性很小。影片《坦克大决战》与《巴顿将军》。里美军使用的围巾手套颜色就很符合历史,而《兄弟连》里则失真。

    关于地雷,从影片里看,那地雷的个头挺大,感觉不会是装药量只够炸腿和脚的小型反步兵地雷。关于法式反步兵雷,那个坦克车长说这种雷不会要你的命,只会炸你的脚,事实上,朝鲜战争中美军使用的 反步兵地雷,很多是一种美国自己的二次大战中广泛使用的跳雷,触发后跳跃到1-1.5米的高度爆炸。影片里所谓的装药很小的法制小型地雷,美军几乎不会在朝鲜使用,我个人印象,法国人也是在印度支 那才开始使用,不确定,请高人指教。

   关于英77步枪,那支所谓谷子地打游击时用的"不好使"的英77步枪,就是李-恩菲尔德No4号步枪,少了弹夹。这个是BUG,No4号步枪是敦克尔克大撤退后,英国极端缺乏步枪的时候,简化设计的产品,大量装备本土英军和加拿大军,多用于D日后的西北欧,在地中海和远东出现的都不多,几乎不可能出现在中国。在中国的恩菲尔德多数是战前流到中国的MKIII等老型号。MKIII与No4最明显的区别是是否有突出的外露膛口。No4号,共 军在朝鲜缴获过。WWII后英国军队再没来过中国,也没提供过步枪这种军援,不可能出现在中国大陆。朝鲜的英联邦部队里,澳大利亚军用的还是老旧的MKIII,英加都是No4号。中华教授曾说过,他在北京见过的朝鲜战争中缴获的英澳部队的步枪,都是1917年之前出厂的。事实上去朝鲜的英军带的都是比较新的No4号步枪,而澳大利亚人从二战到韩战到马来亚战争,一直在用老旧的MKIII。如果中华教授见到的步枪都出厂于1917年之前,按推断,只可能是澳大利亚人的。如果能考证一下步枪上的团队标识,就能确认了。另外,恩飞尔德是一支相当好的步枪,操作简单,射速快,精度好,故障率低,维护保养简单,说他"不好使"。估计冯导想当然了。那个年代,李恩非尔德因为本身优秀也因为随着英国人的足迹,可算的上是遍布全球的,就像现在的AK家族一样,非洲部落,阿拉伯游牧民,阿富汗部落,印度土匪,都用李恩非尔德,现在那些地区也能见到。

     个人看法,以众多历史照片看,PLA在解放战争,朝鲜等真实的历史照片里,是大量使用钢盔的,当然日盔居多,但美盔出现频率仅次于日盔。法盔、英盔、德盔确是非常少见了。冯从美观出发,在影片里使用美盔,也符合历史,解放战争中美盔数量很大,很有这可能性,无可厚非。如果冯在电影里用上荷兰钢盔,丹麦钢盔,意大利钢盔,或者英国伞盔,英国MKIII钢盔,那才见鬼了,这些钢盔几乎不可能出现在解放战争时的中国。

    解放战争中,PLA只要有可能,是尽量使用缴获钢盔来减少伤亡的。文 革时极 左 思想泛滥,戴钢盔受批判,甚至部队干部战士每天早起仔细洗脸,在一些部队里也会有批评认为这是"资 产 阶 级 情调",无 产 阶 级 都不要脸了,早起不好好洗(注意也不是不洗,是不提倡在洗脸上下功夫),或简单用毛巾擦擦,这才是无 产 阶 级 情调。而50年代部队全面搞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学苏联时,也一度学苏军对仪容比较重视,58年之后逐渐放松了要求。

    PLA会不会穿皮靴?有的白痴认为,穿皮靴很帅很酷,PLA因为一贯很土,绝对不会穿皮靴。暂且不论穿皮靴是否就是帅和酷(我个人并不认为,英国招募的非洲和印度殖民军也穿皮靴,日本兵也穿,丝毫不让人觉得酷)从实用性考虑,如果故事发生在夏天,天气炎热,PLA几乎不会去抢又沉又闷的皮靴来穿;但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冬季,皮靴和大棉鞋相比,最大的好处是雪地里穿,不怕水不怕潮,保暖性大大超过棉鞋。而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冬节,穿皮靴这个情节,完全合情合理。皮靴的缺点在于,在贫穷的中国来说,经济性不好,PLA缺乏运输工具,徒步行军多,不论穿什么鞋,消耗量均很大,从整个后勤的经济性考虑,给部队供应草鞋和棉鞋显然比皮靴合适。从实用性和国人穿着习惯考虑,经常性的长途徒步行军的情况下,夏天穿草鞋要比穿皮靴舒服的多。但冬天穿皮靴,考虑到防水性因素,却要比穿棉鞋舒服的多。缴获了皮靴为什么不穿?

    关于PPS冲锋枪与约翰逊半自动步枪,个人认为,也有可能出现。苏军在东北流失了一些武器,落到土匪手里,后来解放军剿匪,收缴到一些。估计有这种情况:比如东北的解放军缴获自土匪手中,东北解放军出于后勤统一性考虑,推行部队全日械化美械化,看不上这些后勤来源困难的旧杂械,从大连船运炮弹到山东接济关内解放军时,顺便夹带些轻武器。华野部队也看不上PPS,再转送中野,中野也不重视,拨给独立师这种非主力部队使用,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约翰逊步枪,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后大量派驻中国,天津,秦皇岛,青岛。十多万美军来华后,事务繁杂,社会复杂,黑市猖獗,假币,黄金走私,武器贩卖,卖淫、毒品等犯罪事件非常多。而美军又同期开始战后大裁军,老兵不断退伍,部队管理混乱。陆战队到中国来时,带着大量装备和物资。陆战队还承担人道主 义物资分发任务,发放了很多后勤物资。这个过程中流失一些约翰逊步枪,绝对有可能。

    假设,影片开头,这个连有人用的是一支StenMKI或者伞兵型MKV,或者用一支法国MAT49,或者用一支FG42伞兵步枪,或者一支派德森步枪,那才叫见鬼,这些枪绝对不可能或几乎不可能出现在1945-49年的中国。

   另外,众多的垃圾电影里,给人约定俗称的印象是,国民党军都是服装美观整齐,国民党军官很多英俊潇洒,战场上还系上领带穿上呢子制服,这些都是鬼扯了。从历史照片上看,国民党海空军仪表和气质都不错,和现在PLA一样,大体也是陆军土,海军洋,空军流氓。国军陆军,中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与PLA一样,大多数人也来自农村,仪表气质和共军是差不多的。有M43穿的也不很多,多数穿的还是联勤做的带点美式肩拌与外口袋风格的臃肿棉衣。看历史照片,内战中的国军即便装甲兵,穿的实际也是比较土的。另外,PLA里从高到低,也不乏洋学生出身的人,PLA也不一定就一个个都很土。进城前在农村物质匮乏,条件艰苦,战争激烈,没条件也没机会讲究一下,有条件为什么不穿的漂亮点?事实上解放初期有部电影,讲的就是南下干部,男的进城后讲究穿戴享受,女的看不惯批判男的作风和情调。

yy192 2007-12-27 07:35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songfan 2007-12-27 10:22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sufeiya002 2007-12-27 12:48

还没有看过这部片子。不过听说还是很好看的。电影吗?又不是真的,过的去就可以了。还有“文 革时极 左 思想泛滥,戴钢盔受批判,甚至部队干部战士每天早起仔细洗脸,在一些部队里也会有批评认为这是"资 产 阶 级 情调",无 产 阶 级 都不要脸了”。这个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是的话就有意思了。

和可了 2007-12-27 13:19

如果把集结号改成抗日题材就更完美了 我建议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影就不要在拍了

no1freeboy 2007-12-27 14:24

集结号应该很好看吧!很多人反应不错!只可惜正真的清晰版还没有出来!楼主既然都认为它是戏,哪有何必太在乎呢!从集结号可以看出中国的电影又前进了一大步!

xhbxnb 2007-12-27 15:37

[quote]原帖由 [i]和可了[/i] 于 2007-12-27 13:19 发表 [url=http://66.90.77.253/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1275943&ptid=728347][img]http://66.90.77.253/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如果把集结号改成抗日题材就更完美了 我建议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影就不要在拍了 [/quote]
我同意!为了和平解放台湾,中国人打中国人的电影就不要再拍了,
打日本,我们都解恨!

zc98102813 2007-12-27 16:08

定了DVD,还没拿到,等到手仔细再研究几遍再和兄弟探讨细节。
个人觉得,第一场城市攻击战中共军的三三队形和手语实在是....忒专业了点,和中野独二师这种地方部队的形象不符啊。还有,此时共军武器多为M1903,咱们还是说这二流部队,咋就有这么多的美械呢,要知道当年38军,39军这种主力刚进朝鲜还是扛三八大盖去干美国鬼子呢,难道几仗下来就这么肥了?
还有,PPS43的来源楼主说法可能有些问题,虽然东野由于和苏军接触和抗联88旅的加入,不排除私下得到苏式武器的可能性,但是东野(山东八路和新四军)出关前,错误的认为接受日本投降即有大批武器装备而留下了大量武器,部分部队除留下哨兵用枪外均徒手前往。到了东北以后扩张速度很快,一方面不大可能有多余的轻武器接济关内共军,另外一方面没几个月就被国军赶到北边去了(当时东野打的很惨),和关内共军的联系基本断绝,到49年初才进关。所以私以为只能以土匪说来解释了。
还有,再解放战争中满大街都看的到的汤姆枪和黄油枪这次可都没见着,可惜了。
最后,个人以为山炮轰爆M46坦克还是很值得商榷的。
看过集结号拍摄的采访,剧组确实再道具上很下功夫,可惜~~找不到家伙人家也很难做的啊。
总之不错了


最后,强烈建议版主给楼主加金币,着实不错!

chuchuda 2007-12-27 23:50

我看了 集结号是部好电影 难得得好电影 但感觉有点虎头蛇尾

cchheenn15 2007-12-28 00:56

还没有看过这部片子。不过听说还是很好看的。一定找机会去看看

eastaarr123 2007-12-28 05:08

集结号!我到现在好没有看过呢,真的就好期待啊,是不是像网络上说的那样呢,不管是好看还是不好看,我都要去看一看

lm123 2007-12-28 06:35

回复1楼的帖子

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出现了错误不可避免。

对于这部电影来说,他没有遵循以往战争类电影的模式去宣传战争的结果,而是利用大量血腥的镜头描写战争的残酷与生命在战争中的脆弱。再者,这部电影不是为了还原战争的过程,而是通过用写实的手法对战争的残酷以及人物内心进行刻画。利用战士们流血的伤口去诠释战争后的疮痍,而不是去歌颂伟大的胜利。

所以保留的批评,重在领会精神。

a123570868 2007-12-28 19:32

应该是部好片子,这部影片一定要看看的,顺便看看楼主所说的,呵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集结号》观后感:兼谈一些道具小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