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lele 2008-1-12 19:20
解放军海军演习:点点滴滴都透着和美军差距
前一段看到PLA海军演习的图片,是护卫舰用HHQ-7拦截模拟反舰导弹。
看到图片大家都叫好,我看大家情绪挺高就没扫大家的兴,现在估摸着冷静下来,我就可以跳出来了。
看到拦截的图片,感觉出我们点点滴滴都透着和美军差距。
从图片上看,首先是拦截时机不对,是追尾拦截,而实战中基本上需要拦截的时候都是需要迎头拦截。
如果说演习怕拦截失败模拟弹撞上军舰造成损伤,因此采取侧向弹道,那么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得到圆满解释,那就是拦截点过尽。在那么近的距离上拦截,导弹的碎片依靠惯性就能对军舰造成损伤。
其次是拦截效果不理想,模拟弹被击中中后,虽然在空中画蛇但还是在飞行,说明拦截弹没有完全摧毁模拟弹,只是击伤了模拟弹的控制系统。
这两点结合起来,如果在实战中出现这样的拦截反舰导弹的情况,可能就是一次失败的拦截。在实战中,电子干扰失败后,反舰导弹一定是直冲本舰,首先就是迎头拦截,不能拦截就意味着被击中;拦截点过近,即便拦截成功本舰也可能被碎片击伤;只部分击伤反舰导弹使其依然飞行,反舰导弹的近炸引信可能在本舰附近引爆,从而击伤本舰。
HHQ-7对比美国的近防导弹“海拉姆”,差距是明显的。“海拉姆”体积小、重量轻,大小舰船都能布置;一个单元21导弹,火力持续能力强;红外、被动双模制导,锁定目标概率高。
从“海拉姆”实验的效果看,作战效能相当突出。前后发射了近200枚,拦截成功率达到95%,实验的目标模拟了“飞鱼”、“鱼叉”和模拟SS-N-22的超音速靶机。更令人惊奇的是“海拉姆”在没有战斗装药的情况下,直接命中、依靠动能完全撞毁了靶弹!最近,为了反恐的需要,“海拉姆”已经拓展出打击小型船艇的能力。
如果中美两国海军舰队交战,双方对射反舰导弹,抛开电子能力的差距,仅反导导弹的差距就足以决定胜负!
中美两军的差异,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关键还是观念上的。拳谚云“要练打、先挨打”,棋谚云“攻彼顾我”,美国就是这样。他们虽然整天惦记着怎样打别人,但同时也时时在琢磨怎么挨打,这也是提升战斗力的重要条件。
太平洋战争中,在海空大战中美国很快就占据了优势,关键之一就是美军比日军更禁打。在中途岛海战中,日本的航空母舰命中几颗炸弹即告没救,而美国的航空母舰在鱼雷、炸弹的攻击下依然不沉。在空战中,装备座仓装甲和自封油箱的美国“野猫”飞行员存活率更高,而日本的“零”式飞行员往往和飞机一起成为一个火球;而且美国也特别注重抢救坠机的飞行员,其潜艇部队的一个大贡献就是抢救了大量的落水飞行员,包括后来的美国总统。
美国还研制了无线电近炸引信,使得美国高炮的命中率是日本的三倍,大量的日本鱼雷机、轰炸机在攻击美舰的时候被击落,从而导致日本飞行老手迅速消耗,这几乎决定的海空大战的结局。无线电近炸引信与雷达、原子弹被誉为二战期间武器装备的三大发明。
冲绳海战中,美国舰队抗击日本“神风”的交战,显示美国重防守理念的价值。这次海战实际是第一次制导武器(人操控)对军舰的饱和攻击,日本的计划是“一机换一舰”,并且出动了2500架特攻机。但是在美国战斗机和高炮的猛烈抗击下,日本特攻机只有20%左右的命中率。
中国和美国看问题的方法有明显的不同。比如,“飞鱼”击沉了“谢菲尔德”,中国就决定,必须造出超过“飞鱼”的导弹,而美国除了要造出相应的导弹,还特别考虑了反导的问题;“飞毛腿”击中了美国兵营,中国就着力提升远程打击能力,美国则考虑到要反导弹导弹。“爱国者”1234,从“密集阵”到“海拉姆”,显示了这一思考过程。
战斗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重攻轻守是投机心态作怪,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比如,中国的新型大型钨登装备了630近防快炮,而大量的两栖登陆舰还是双57、双37。老式登陆舰从造价上看,装备新型近防炮有点铺张,但是考虑到他要装载一船的人、一船的装备,改装一点好东西一点都不过分。AK630快艇上都能布置,没理由不在大型两栖登陆舰见缝插针的摆上几门。反导导弹, HHQ-7防空能力非常有限、反导能力勉勉强强,一用好多年不见改进。
如果说没有技术可以原谅,心疼钱也可以理解,如果脑子就没往那块想,问题就大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