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片lover 2008-1-12 21:47
月亮是中国人的
1950年11月1日,云山城的早晨笼罩在浓重的雾气之中.
这是朝鲜战争战局将要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天.
下午时分,中国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师长汪洋骤然紧张起来,通过观察发现,云山东北方向的敌坦克、汽车和步兵开始向后移动,云山城附近的敌人也开始往来频繁。同时,右翼前沿的观察所也报告,他们发现他们正面的敌人背起了背包,乘坐汽车开始向后开动。汪洋第一个反应就是:云山的敌人已经察觉三面被围,要逃跑。汪洋看看手表,16时整,距离原定的进攻时间还有三个多小时,如果不立即进攻,战机就要失去了,这位中国师长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
可是,在没有遭到攻击的时候,云山之敌就有了逃跑的迹象。第三十九军军长吴信泉不得不决定把攻击的时间提前至17时.彭德怀同意了。
事后才知道,一一六师师长汪洋所发现的云山正面的联合国军不是在撤退,而是南朝鲜第一师的部队正在与美军骑兵第一师八团进行换防。换防之后,在中国军队发起攻击的瞬间,美骑兵第一师八团就位于最前沿了,这一点中国第三十九军的官兵并不知道,攻击开始以后,他们依然认为对方是南朝鲜第一师的部队。
肃清云山外围的战斗中,第三十九军三四八团二营的官兵创造了一项朝鲜战争中的纪录。他们沿着三滩川东岸向云山方向攻击,在一座公路桥上与美国士兵进行了白刃战之后,一班副班长李连华在炮弹爆炸的火光中发现前面不远处有四个房屋大小的物。李连华在战前曾到这里侦察过,这里原是一片开阔地。他谨慎地向前摸过去才看清,这里居然有四架飞机原来这个开阔地成了美军的临时机场守卫机场的美国士兵立即与中国士兵短兵相接了,在战斗中一班伤亡严重,仅仅剩下李连华和另外一名战士。这两名中国志愿军士兵固执地向飞机接近,在接近的过程中两个人虽都已负伤但始终没有倒下,直到把最后一个抵抗的美国人从一架飞机的座舱里拖出来。中国士兵们占领这个临时机场后,立即用人力企图把沉重的飞机推到隐蔽的地方藏起来,但是推不动,于是就用大量的玉米秸把四架飞机掩盖了起来。 后来得知,这是一架炮兵校射机和三架轻型飞机,是在日本的美军远东总部派来的,它们于这天下午从日本东京机场起飞,飞机上乘坐的是前来采访美军骑兵第一师的记者。记者们没有来得及采访什么就遇到了战斗,紧急起飞没有成功,原因是飞机被中国士兵包围了。中国志愿军士兵依靠他们手里的步枪和刺刀缴获了四架美国飞机。这是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惟一的一次缴获了美军的飞机。
这时云山城内已经陷入混乱之中。冲入城内的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三四六团的先头部队四连到达了公路大桥,守桥的是美骑兵第一师八团三营M连。“一个连的士兵纵队沿着通往龙山洞的干道上严肃而整齐地接近南桥面。警戒该桥的美军士兵可能认为他们是南朝鲜军队,没有查问就让其通过了,因为他们是堂堂正正、十分肃静地走过来的”,美军战史记述道,“纵队通过桥以后一直在干道上北进,不久接近了营部。突然间吹起了军号,开始一齐向营部袭击。”四连的军事行动如同是在舞台上演出,除了胆大包天之外,中国士兵的机智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据中国第三十九军史料记载,中国士兵通过桥梁的时候甚至“还和美军握了一下手”。美军八团三营营部立即混乱起来,中国士兵成扇面队形展开,营部周围一片白刃战的格斗声。
云山城的美军开始向南逃跑,但是他们的后路已经被截断了。中国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五团的士兵已经抢占了一个叫诸仁桥的公路路口。这场战斗结束时,几十个美军士兵在猛烈的攻击下举着白旗投降,他们对翻译说,他们的军官说过,投降有四个条件:一是没有子弹了,二是没有干粮了,三是联络中断了,四是突围不了了。他们符合投降的所有条件。
1月2日拂晓,美第八集团军命令全线撤退。西海岸的美第二十四师接到的命令只有一句话:撤退至向清川江一线。这个师的美军官兵们此刻充满着不安的情绪,是苏联军队参战了?是中国军队把后路切断了?或者是北朝鲜彻底投降让战争结束了?美国兵们在悲喜交织的谣传中忐忑不安。美军的战史中称:“官兵们抱着失望和被狐狸迷住了一般的情绪,开始了后退。”
电报、电话、侦察机的报告雪片一样地向美第八集团军司令部飞来。在大量片断的、悲观的情报中,也还混杂着持乐观看法的报告,它们给沃克的参谋们造成了判断上的灾难。美军战史在描写当时的气氛时写道:“这是终日歇斯底里、狂热工作而效果最差的一天,也是发生了若干错误的一天……一个接一个的朝令夕改的命令,流水般地不停地发出……”
这时,美骑兵第一师五团从博川方向急促增援而来,但是当他们行至云山以南龙城洞至龙头洞之间的公路附近时,受到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阻击的部队是中国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三团。美军动用坦克和重炮向中国阻击阵地猛烈轰击,美国空军的飞机在阻击阵地上洒下倾盆大雨一样的汽油,然后发射出他们的燃烧弹,中国阻击阵地顿时成为一片火海。阻击异常艰苦。在三四三团三连的阵地上,天上是美军几十架战斗机在扫射轰炸,地面上是一波又一波的坦克配属步兵的冲击,阵地上原来茂密的树林已经变成了一片焦土,全连160人,打到最后只剩下几十人。在残酷的战斗中,一位副营长当美军坦克的履带声在火海中再次响起来的时候,他逃跑了。但是,这个营所有的士兵依然在暴烈的枪炮声中坚守阵地。在美军士兵距离阻击阵地前沿仅仅还有20米的时候,大火中的中国士兵又一次站了起来。美军遭到了中国军队的置于死地般的猛烈的反击。在反击中,被烈火烧烂了军装的中国士兵还抓到了40多名美军俘虏。
美军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烧不死,其实中国人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在阻击阵地上组织士兵挖防火沟,农民出身的中国士兵对挖沟的工作不陌生,他们在弹片飞舞之中不停顿地挖沟,把烈火和阻击士兵藏身的工事隔离开来。甚至当战斗将要结束的时候,三四三团的团长走上阵地,他看见他的士兵们依旧在疯狂地挖沟!
更令美军瞠目结舌的是,面对重达55吨的坦克,中国士兵竟毫无惧色。第三十九军中一个叫王有的中国士兵,在激战中爬上了正在疯狂射击的美军坦克,高举手榴弹寻找可以投进去的缝隙,距离坦克不远有五名美国兵,眼看着这个场面一枪不发地惊呆了,等王有把这辆坦克炸毁之后向他们冲过来的时候,他们向这位中国士兵举起了双手。
夜晚来临了,作为预备队的美骑兵第一师七团派出一个营再次增援,企图解救出正在被中国军队逐渐吃掉的骑兵第一师八团。这个营的一个上尉排长,后来当上驻日美军陆军司令部情报与作战处长的麦克霍恩回忆说:“看到若无其事走过来的部队认为是韩国军队。可是样子又不像。因而连长就问营长:‘有南下的韩国军队吗?’回答说:‘不知道。’又问:‘那么可以射击吗?’回答说:‘再等等。’当察觉的时候,已经被包围了。”美军的惯例是不在夜间进攻的,但是这个夜晚对这个营的美国兵来讲,比进攻还可怕。美军战史描绘说:“整整一夜,高地的四周响起的军号、喇叭、哨子此起彼伏,中国的少数侦察兵在这个营的四周转来转去,在不合时宜的时间,吹奏不合时宜的乐器。第一次与中国军队对阵的官兵,在不了解实情的状态下,整夜不得安宁,被弄得神经过敏。这是一种原始的、但却是极有效的神经战。因此,美军给这个高地取名为‘喇叭高地’”。
云山之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次以劣势装备严重打击了美军的成功战例。这次战斗共歼灭具备现代化装备的美骑兵第一师八团的大部分、南朝鲜军第一师十二团一部,歼灭敌军共 2046名,其中美军1840名,缴获飞机4架,击落敌机1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缴获汽车116辆,各种炮190门,以及大量的枪支弹药。
云山之战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作为模范战例,被日本陆军自卫队干部学校收入《作战理论入门》一书。该书说:“对中国军队来说,云山之战是与美军的初次交战,尽管对美军的战术特点和作战能力还不十分了解,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忠实地执行了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对孤立分散的美军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包围,并积极勇敢地实施了夜间白刃战。”
由于悬殊的火力对比(入朝作战时美军每个步兵师拥有各种火炮959门,其中榴弹炮72门,各种直射炮120门,而志愿军每个军[是军不是师]编有各种火炮520门,且以迫击炮为主)美军在战前无不自豪地说:"如果中国人参战的话,那将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
云山之战之后,志愿军肯定美军强大火力,准确空中支援的同时,认定这个强大的对手,根本没有对付夜战的办法.从云山开始,志愿军在夜幕下渡过临津江,跨过38线,几乎是在夜幕中完成的5次战役.以至于英国的《简氏防务》说了一句让美军至今汗颜的话:"如果中国拥有先进的装备和强大的物资后勤,那才是一场真正的屠杀."
抗美援朝时期,战役一般在黄昏或夜间发起,有时甚至是夜打昼停,集中兵力突破在第一个夜间突破敌防御,深入敌纵深断其后路,战术上分割包围,各个歼敌.以至于美军不得不承认,月亮是中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