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情怎么扯上文化大革命了,这是哪更哪儿啊?中国历史上汉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对于游牧民族长期处于战略守势是很正常的.在火枪和火炮技术成熟以前,欧洲人对于中西亚的游牧民族也是处于守势.其实这个就是骑兵的优势所造成的,特别是中亚的游牧民族骑兵是非常利害的,他们依靠骑兵的机动性可以主动选择入侵的地点和时机,依靠骑射作为主要的作战手段可以拥有对步兵的火力优势.骑射这种高难度的作战手段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只不过是基本的生活生产方式,所谓熟能生巧在这方面我们的农民祖先怎么可能打得过人家?所以我们只有极少数几次的主动出击也就不奇怪了.而修长城是非常必要的一种防御手段,对于游牧民族的骑兵来说高大的城墙确实是一道入侵的障碍.当然长城并不能永远保护我们的安全,它也常常被攻破,但是没有它游牧民族的入侵会更加的频繁.
对于儒家思想的问题其实也不是主要原因,难道我们的祖先不学儒家经典而学法家就能战胜游牧民族的骑兵?就算是我们发动大军出击漠北可是人家游牧民族是骑在马背上的,没有战胜我军的把握他们就不同我们决战,而我们有长期占领蒙古高原和中亚大草原的实力和可能吗?而且是在无法消灭游牧民族军事力量的情况下.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我们的祖先学什么都改变不了他们农耕民族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在冷兵器时代就是注定要处在挨打的位置上.
儒家思想的保守趋势在明朝的没落和清朝的入主中的确是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那个时代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热兵器已经开始取代了冷兵器,骑兵的优势在步兵强大的火力面前已经大大折扣.但是我们由于闭关锁国没有跟上这个变化落后了,明朝也由于无法战胜满族的骑兵而衰败了.但是法家也不是重商主义,也是会有保守的趋势,当然历史没有假如.所以儒家思想只是在明末游牧民族的入侵中有主要责任,在其它的入侵中不负主要责任.
纵观中国历史,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是能够保卫自己的国家,只有在我国自身发生分裂和动荡的情况下游牧民族才能取得较大的侵略成果.而每一次中国的分裂内战都会引来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除了抗日战争,这时枪炮的发展使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变的毫无优势根本不可能凭借弓马取天下了.但是日本和苏联显然取代了他们,由次可见分裂对于我国是有巨大损失的,其次就是保守主义,盲目排外.明朝就是这样衰亡的,因为八旗劲旅再怎么勇敢也是抵挡不注火药子弹的.毛主席的文革是既分裂内讧又极端保守排外实在看不出有利于国家安全?如果真的七八年就来一回的话咱们恐怕已亡国多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