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说起民国军人,尤其是军头,总给大家一副坐镇一方,腰缠万贯,不可一世的派头.要是保定,士官出身,更不得了.其实也不尽然.至少孙立人就是个例外.
1927年,孙立人从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毕业回国.由他的清华同学介绍到13军当骑兵团长,到了长沙才发现,这骑兵团只有100副马鞍. 只好整天陪伴那同学打篮球.看来海龟就业难现象难早就存在的.不足为怪.
1928年初,孙立人,转南京,投名将方鼎英的46军.这回连长官的面都没见上.出来一参谋代见.对他说:时下兵慌马乱的,当兵没有意义.劝其改弦更张.这是军长的惜才之举,还是那参谋的说词,不得而知.
后来,孙到中央党务学校当了一年军训教员.今天大学里的这项工作大都是由武警战士充当.看来学生军训也非新生事物.
1930年1月,孙进入新编的教导1师.任班长.这是这位后来的一代名将的第一的军职.哈哈,粉丝看了会伤心的,万恶的旧社会埋没人才啊.
可同时代的万家宝,北大一出来,就到保定中学当国文教师(因北京的就业问题较严重,向落后地区分流大学生也不是新招了).月工资200大洋.相当于今天的10000块.当然要论房价就不止了.当年老北京一座中小四合院4000块大洋就搞定了.在上海一个人的伙食费5元/月就能对付了.
由此可见,方军长所言不虚,当兵的确没出路.以孙立人的学历完全能找个更好的前程.
但孙很快升到副营长,营长是日本士官毕业的大烟鬼,半年后孙离开了.
随后进了陆海空总司令部宪警教导总队任大队长.因反对总队长克扣军饷,被斥目无长官遭严厉处方,撤职查办,后转该部侍卫总队任副队长,一年后离开.
孙这个海龟,始终水土不服.这既造成他早年的坎坷.也是后来台岛蒙冤的根子.
也许你认为是派系问题.朝中无人官难做.但黄埔前三期毕业生.虽贵为天子门生.熬到了49年,一多半都是闲差,不少人还是校官,杜聿民算是有出息的了,军校出来不久就当旅长了.可一整编把他的旅长给撸了.一下就成了无业人员,一天他带女儿在南京街头闲逛,女儿要吃油炸臭豆腐,可杜口袋里连一个铜板都没有.不懂事的女儿当街大哭.杜的窘困可见一斑.
这几年孙立人虽一直在南京混(这个词有点难听,但一时实在想不到好词了,还望粉丝见谅),但始终未入老蒋的视线,但在最后一年里,他结识了另一位民国巨腕----宋子文.孙终于在1932年,得以进入财政部税警总团,从一条旁门叉道上艰难起步,开始其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